散养蛋鸡以自由觅食野生天然食物为主,主要采食昆虫、嫩草、腐殖质和矿物质,并结合人工科学补饲混合饲料为辅,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彻底禁用激素与违禁药品。鸡只在新鲜的空气、自由的觅食运动中充分享有了动物福利,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实现标准化规模生产。
散养蛋鸡
蛋鸡规模化散养与传统意义上的土(柴)鸡饲养不同,现在的蛋鸡规模化散养是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生态养殖和动物福利等角度出发,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将传统的养殖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根据林地、果园、草场、棉田、草山草坡、河堤、滩涂等可放牧地的特点,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实行蛋鸡放养和舍养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来生产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的鸡蛋和鸡肉。
近年来广大消费者普遍认为,集约化笼养蛋鸡产的蛋口味欠佳,蛋黄颜色浅白,蛋白浓度偏稀,并且时不时还有红心蛋注水肉等违规违法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报道,使人们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而规模化散养蛋鸡以贴近自然的生产方式,生产风味独特、口味极佳、品质优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肉蛋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实现现代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消费观。
发展规模化散养蛋鸡生产,可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由于其质优价高,可有效提高投资的收益率,为蛋鸡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增收新途径;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林下空间来增收增效,是典型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是农牧结合的样板;同时也满足了鸡只的生理需要、行为需要和动物福利的要求。
对蛋鸡的散放养一定要补饲,因为仅仅依靠鸡自己的野外觅食活动,是无法满足鸡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北方即使在外界虫草条件最佳月份,也要适当进行补饲。
1.补饲量与品种有关
一般讲选育程度高的配套系蛋鸡对散放养的自然条件适应性差、自主觅食能力低,但产蛋量又高,所以补饲量多;而地方品种鸡则相反,在饲养上地方品种鸡补饲量与补饲料的营养水平都可以相对低一些。
2.补饲量与鸡的生理状态有关
在产蛋高峰期鸡所需要的营养多,所以补饲量自然要多。但同是高峰期,不同鸡群的产蛋率,同一鸡群中的不同鸡只产蛋率也不相同,有时两者相差悬殊,好的可能高过80%,次的可能连40%都达不到,所以对不同鸡群的补饲,要有不同的方案。
3.补饲量与放养密度有关
放养密度是一个动态指标,它因地而异、因鸡而异、因时(季节)而异。首先放养地的植被情况决定了放养密度,植被情况(品种和数量)良好,放养密度可大一些。根据经验,一般每100m2草场面积可放养5只左右,稍好点的草场可放养8只左右,最好的草场也不能超过12只。鸡群的散放养密度和外界草虫资源条件也与补饲有关,在草虫资源条件好、饲养密度合理时,可适当减少补饲量。应根据放养密度及植被情况制定补饲方案。
4.根据鸡群的食欲表现
在傍晚补饲时如果鸡只表现食欲旺盛,低头忙碌抢食与采食,可适当增加补饲量,反之若表现为争抢食不积极,可适当减少补饲量。
5.根据夜间抽测鸡体重情况
夜间抽测鸡只体重,如果体重稍有增加说明补饲营养水平适当,补饲量恰到好处;当鸡体重增加过快时,说明补饲料中能量水平过高或补饲量过多,可适当降低补饲料中的能量水平与适当减少补饲量。
6.根据鸡群的产蛋表现
(1)首先看全群产蛋率(值得注意的是,散放养蛋鸡正常情况下产蛋率要比笼养鸡低10%~15%),开产后产蛋率上升较快,70~80天内达到产蛋高峰,说明补饲料的营养水平与补饲量适当,当产蛋率上升慢,并出现上下反复波动,有时甚至出现下降,说明在补饲或其它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2)看蛋重增加情况,正常鸡只开产后,蛋重要随日龄增长而缓慢增加,当蛋重达不到本品种要求而过小时,多是管理不善,补饲不到位,营养摄入不足。
(3)看每天的产蛋时间分布,正常鸡群在每日正午前,80%的当日应产蛋鸡都会产完蛋,如果观察到下午产蛋鸡产蛋较多现象,多半暗示补饲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养殖技术仅供养殖朋友参考,如果对部分内容有疑问可以咨询当地兽医或者下载畜牧堂APP与兽医和专家面对面咨询求证,遵从兽医的专业建议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实践。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为“散养蛋鸡怎么养”,在实际操作中应先找到专业的兽医人员对病症进行确诊后方可进行。下载畜 牧 堂 APP随时随地与执业兽医一对一视频诊疗,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