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近两年,广西的对虾养殖业经历了一段非常低迷的时期,在大家都觉得养虾业已经难有起色的时候,去年广西合浦党江镇的早造虾养殖来了个漂亮的大翻身,成功率高达70%,也就是说10个塘就有7个是盈利的,当地的杨业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杨业友有十多年的养虾经历,接触对虾养殖行业多年来,养虾连年报捷,是极为罕见的常胜将军。去年的早造虾养殖20亩土塘,11口塘100%成功,养殖时间80-100天,全是23-33头/斤的大虾,产量超3.3万斤,总产值超100万元,利润60多万元的骄人成绩。
由于去年早造虾的高成功率,早已是谈虾色变的党江镇,今年的养虾热潮将会再度被掀起,然而大家在兴奋之余也应该冷静地思考,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又需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杨业友的养虾世界,在养殖环境日益恶劣的党江,杨业友是如何用六大“致胜法宝”引领土塘养殖发展的新方向的。
杨业友的虾塘设计在地势略高的地面上,塘底与周边虾塘高度差在20-30cm,更有利于排污。此外,杨业友将虾塘的面积改小,大小为1-4亩/口,呈正方形或略呈长方形,小面积池塘更有利于提高增氧效果和集污效果。党江的池塘塘基较窄,土质是沙泥质,为了固塘保水,杨业友在塘边铺了黑膜。沙泥底质容易败坏,为了给对虾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杨业友还在原泥沙底的基础上,进行塘底改良,铺了一层约10cm厚的海沙,同时在池塘中间建造了“虾厕所”用于集污和吸污。每一造收虾后,杨业友都会及时地清洗、暴晒和平整塘底,“虾是底栖动物,底好了成功率自然就高”杨业友介绍道。
党江周边没有什么工业污染,并且很多养殖户是抽地下水进行养殖,尽管地下水相比较外海水源安全,但在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杨业友建议一定要标配蓄水塘,通过有效的对地下水进行曝气、消毒后才能使用,确保养殖用水安全。“尽管塘租很贵,很多养殖户不愿意腾出一些池塘作为蓄水池,现在看来风险是非常大的。配置蓄水池的成本虽然高了,但是养殖有保障,现在当务之急的是提高成功率,而不是大包大揽地争高产。”杨业友笑着说。
杨业友告诉笔者,错开养殖高峰期,是降低养殖风险的最有效办法。因此,杨业友的第一造虾选择低温、当地投苗极少的3月初进行。杨业友说,选择此时投苗有几个优势,首先,水温较低时,养殖人群少,海水经过一个冬天的净化,海区的水质更好;其次,由于温度低,周边放苗的人少,相互感染病害的机率自然就少;最后,这个时期苗产供应充足,种质也是最有保证的时期,几个重要条件结合起来会使得养殖的成功率更高。
当然,投苗早的另一个重要优势便是能提早上市,3月初投投,5月底即可出虾,错开出虾高峰期,在市场上青黄不接的暑假容易获得更理想的溢价。因此,同规格的虾,杨业友卖价往往能高出3-4元/斤,“会养不如会卖”在杨业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投苗早带来的弊端是水温低、生长缓、成活率,杨业友对此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管道保温。低温时期,采取抽取地下温暖井水的方式,通过底部管道输送方式,达到底部保温的目的,此举措让杨业友的虾成活率普遍高达9成以上,而周边传统养殖户多在5-6成。
塘底差、排污困难是导致党江成功率连年低下的一个顽症。杨业友的独门武器是“硬底排污沟+吸污处理。”将中央排污沟硬化处理,视养殖情况每天用强力吸污泵吸污1-2次,为避免吸到虾,吸污安排在刚喂完料后进行。
近几年虾苗质量参差不齐,着实让虾农们感到迷茫,但是在杨业友这里选苗却显得比较简单。杨业友对选苗极为重视,一直坚信和选择大品牌虾苗,也不会为了盲目追求高产而进行高密度养殖,而是根据虾塘实际情况和多年养殖经验进行投苗,设计投苗密度为5万-6万尾/亩。
有些养殖户认为土塘养殖有浮游生物的补充,不需要质量太好或蛋白含量太高的饲料,但杨业友却认为,即使是土塘养殖,饲料质量也极为重要。经多次养殖效果对比,他始终坚信和选择某大厂家的高蛋白草虾料。“特别是在早造苗养殖中,水温低,天气不稳定,高蛋白的草虾料能明显提高生长速度,使得虾价更有竞力,此外,高蛋白的草虾料也能提高对虾的免疫力,从而提高耐低温的能力,从而保证虾苗的高成活率,使得虾更健壮、生长更快。”
充足的配套设施是杨业友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电路设计系统,充足的发电设备让他底气十足,夜晚不再失眠。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增氧设施的极致利用,除了每亩标配1台氧机外,杨业友在养殖过程中全程开启增氧机,前期交替开启,中后期24小时开启已成常态,高配的装备让对虾养殖常见的缺氧、软壳偷死基本与他无缘。
水源差、换水难是造成近几年党江养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相当部分养户就因此倒在了最为关键的40-50日龄上,但是在杨业友这里却显得得心应手。杨业友的调水心得体会是——清水投苗。在池塘分别泼洒漂白粉、石灰水后,一次性进足60cm的水(盐度2-3格),此后,杨业友即不消毒也不施肥,只是连开增氧机曝气数天后,最后拿苗回来试水,成活率达到9成以上即可以投苗了。
在投喂方面,杨业友采取的是足料投喂的方式。投苗后第2天即开始喂料,并不像有些养殖户那样前20天都不投料,只是通过肥水来保证水体的浮游生物供虾苗摄食。与周边普遍土塘每天喂2-3餐的情况相比,杨业友开食后即每天喂4餐,尽管工作量是增加了,但是少量多餐更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少量多餐能减少肝脏的负担,最好以1.5小时内吃完为好。”杨业友说到。此外,为了准确观察吃料的情况,杨业友在每个池塘设了3-4个罾(料台),因为池塘形状、风向以及水流都会影响吃料的速度,通过增设料台能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对虾的吃料情况。
经多年研究,杨业友对对虾生长的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尤其对蜕壳研究颇有心得。杨业友认为,当发现池塘水面浮有梅花状的白色粘稠物时,虾吃料会变得缓慢,此时应该及时减料或者停料,加强增氧能力,同时使用补钙和改底的产品提高体质和池底的氧化还原电位,杨业友称这招为“硬壳护底”。
养殖户都知道,维持虾塘藻相和菌相的平衡是虾成功的关键,水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但在杨业友这里却显得简简单单,思路很清晰——爽水养殖。杨业友在养殖过程极少施肥,因为他觉得投那么多饲料下去,粪便和残饵本身就会分解成肥料,如果再施肥,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藻相失去平衡。虽然杨业友在施肥方面比较“抠门”,但是在增氧方面一点也不吝啬,氧是养殖成功的根本,通过充分供氧,使水体的有机物能充分的氧化分解,同时也使虾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状态。用杨业友的话来总结就是“以‘料’代‘调’,以‘氧’代‘调’,简约而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