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约香菇袋料立体栽培空间,要充分利用非芳香阔叶树木的锯木屑和碎料,但不可使用杉树、松树等针叶树种和香樟树等芳香树种的碎料和碎木屑;养菌时注意杂菌的清除;出菇期间,为防菇蕾畸形,要及时划口及疏除拥挤的菇蕾。

养菌。接种后的袋料(又称菌筒)一般放在房屋内养菌,用于养菌的房屋要求干净卫生、通风、无阳光直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70%以下。养菌期间,袋料温度超过32℃时,及时通风换气、疏散袋料、给地面洒水,以防止高温烧菌。经过50多天的养菌后,袋料已长满菌丝,此时要脱去外套塑料袋,将长满菌丝的袋料移到棚架上出菇,袋料上棚架时,注意将菌筒未接种的一面朝下;每个菇棚的每排每层摆放菌筒2行,每行均匀摆放菌筒36个,即每个菇棚的2排6层棚架共摆放菌筒。如果直接将接种后的菌筒排放到出菇棚架上养菌,则要提前清除棚架周边杂草、杀虫消毒,并覆盖好避雨和冬季避雪、保温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好养菌期间遮挡太阳直射光用的遮阳网,再给每个菇棚摆放菌筒;菌筒在棚架上养菌期间,要做好棚架及周围环境卫生,避免阳光直射袋料,高温季节和晴天中午要注意菇棚内的通风透气,以降低发菌环境温度,防止高温烧菌;袋料长满菌丝时脱去外套塑料袋。养菌期间如果发现袋料感染杂菌,应及时清除并消毒,以防杂菌蔓延为害。在香菇种植者相互协作的情况下,一个劳动力可承担7个菇棚的生产经营管理。

刺孔增氧催蕾。待到菌筒的全部培养料长满菌丝,并出现类似于爆米花形状的瘤状物时,开始用编织毛衣的竹针或牙签、钢针对菌筒进行刺孔,以增加袋内氧气供应,并催生菇蕾;第一次是在每个接种穴周围刺孔1个;第一次刺孔后10~15天,少数菌筒出现转色时,进行第二次刺孔,即在每个接种穴周围刺孔5~6个,每个菌筒合计刺孔50~60个;注意每孔刺入深度为3~5厘米。第二次刺孔后,菌丝色泽逐步加深,并分泌出褐色的小水珠,原来白色的菌丝表面会形成褐色的菌膜。菌丝转色期间,环境温度要控制在18℃~28℃,最好控制在20℃~25℃,以促进顺利转色;菌丝转色期一般为10~15天,转色期间要求生长环境有适当的散射光。

出菇管理。出菇阶段要及时给菌筒适当补水保湿,撤除遮阳网,白天适当覆盖塑料薄膜增温,夜间适当通风降温,以确保在5℃~24℃的温度范围内,人为创造10℃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达到催生菇蕾的目的。菇蕾形成时,及时用种植香菇的专用小刀或刀片给菌筒菇蕾形成处的塑料袋划口,以露出菇蕾,避免菇蕾畸形;适当疏除互相拥挤、形状较差的菇蕾,每个菌筒每茬保留18~20个长势大小一致的健壮菇蕾。

(据《香菇天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