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民了不起,值得推广学习!他注册家庭农场,利用10几亩地和200多亩山作天然牧场,在大山里放养生猪,发展生猪100余头,黄牛39头。2017年底,净利润达到18万余元,获得“太阳河乡脱贫标兵”称号。
苏伦安,男,1972年7月出生,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双河岭村曾家湾组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靠天吃饭、土里刨食,山上的贫困像日出日落一样恒定,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
“一定要富起来!”在他的回忆里,父亲每当喝点酒就会点上一袋烟,对着青山嘟囔。
2007年初,他告别妻女和年迈的父母,去江苏扬州务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到工地干起了小工,每天拿着微薄的工资。这一出门便是两年,直到2008年其父病危,他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他父亲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依然是:“一定要富起来!”
料理好父亲的后事,看着年迈的母亲和绕膝撒欢的女儿,以及厨房中忙碌的妻子,他眼眶湿润了。父亲的遗言在耳畔响起,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凭着一股说干就干的韧劲,他开始学习发展山羊养殖。
经过几年的忙碌,由于技术的缺乏,加之当年的行情不佳,苏伦安的养殖梦不仅没能实现,前些年的积蓄也搭进去了。一家5口的负担也更是让他喘不过气来,生活也变得更加困难。
直到2012年初,他再次决定外出务工,经人介绍,他去了重庆云阳。经过一年多的打拼,存下了近4万元。2014年,不服输的他毅然干起了生猪养殖,而且增养了10余头本地山黄牛,这一次,他还是以失败收场。
2015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政策广泛宣传,他找到了双河岭村委会,并说出了心中的想法。经过明察暗访及代表大会,新增其为贫困户。当年,其岳父母房屋垮塌,他搬迁到该家庭共同生活,其生养死葬由苏伦安负担。
在双河岭村委会的帮助下,为其注册了家庭农场,进行牛羊养殖,并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他的农场也渐渐有了起色,首次实现盈利。
2016年初,苏伦安办理了10万元的特惠贷款,用以扩大养殖规模和建设化粪池。当年养殖生猪40头、黄牛15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年净利润达到27000余元,摘掉了压在他头上的“贫困”帽。
“趁胜追击”,苏伦安表态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更优质的品种。
2017年3月,他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一条让他惊讶的信息:以放养的形式改变传统圈养。善于学习,敢于尝试的他果断决定,修一条“放养”之路。
总长约1.1公里,并把生猪数量提高到100余头,黄牛39头。苏伦安利用自家几十亩地和200多亩山作天然放场,每天把生猪朝放暮收,黄牛长期放养在山林中,隔三差五去看一次,看着渐渐长大的猪和牛,他心中乐了。
与此同时,他开始把养殖技术进行传播,每每有人问起,他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向乡亲们传授养殖之道。
天道酬勤,2017年,他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其净利润达到18万余元,同时也获得了“太阳河乡脱贫标兵”的光荣称号。
2018年4月,他又开始谋划起更为远大的目标——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揣着这种热情,他来到了村委会,找到村支书,聊起了心中的计划。
他说:“这么好的政策,只要勤快不懒、只要肯干,怎么会贫穷。”“一个人富不算富,我只希望所有父老乡亲都过上富裕生活。”
5月,他与双河岭村委会签订合同,贷款(股权收益资金)13万元,带动贫困户13户发展生猪、黄牛养殖,并对他们进行免费技术指导。
满山遍野的猪与牛,凑着奔小康的“乐曲”。
苏伦安又开始有“动作”了。他计划在农场内办山庄,发展民宿,以及原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届时将雇佣贫困户中的劳力,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想把更多更好的把土特产品推出去,为增加百姓的收入。
夕阳余晖下,几百头生猪的嗷嗷声、几十头牛的铃铛声、苏伦安的山歌声,还有小溪淙淙流水声,汇集成一首欢快的乐曲,为脱贫致富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