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是关键。夏玉村第十一批工作队入驻以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夏玉村实际,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协助村“两委”班子,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党建领航+技术指导+激发动力+搭建平台”模式建立种植业长效发展机制,全面促进夏玉村乡村振兴稳定发展,不断推进驻村工作迈上新台阶,持续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党建领航,产业发展有保障
驻村工作队建立“工作队干部包基地、村‘两委’干部包棚、党员带动群众”的三级网格化包扶工作机制,将支部建在基地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村“两委”作为村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直接参与者,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支部+产业+就业+分红”模式,参与的党员群众不仅入股收取分红,还直接参与到种植管理,通过学习种植技术发展自家庭院经济,确保产业持续巩固发展,稳定增收。同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基地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党员种植户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共产党员“显担当、讲奉献”的作风,主动将温室种植瓜果(西瓜1300余斤、水蜜桃800余斤)慰问一线抗疫工作人员。
技术指导,拓宽思路搞种植
有了产业基地,如何管理使用好,使其长效发展不流失,就成了摆在眼前的关键问题。对此,以驻村工作队为主,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通过到产业基地走访、督促指导,切实解决贫困户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了解不到位、种植品种选择不理想、种植经验技术缺乏等问题,全面实现产业助力“零距离”。同时,鼓励19户群众自建小温室21座,并提供种苗、上门指导服务,帮助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搞种植、促增收。
激发动力,自我“造血”促增收
如何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提高自身致富综合能力。驻村工作队通过“划分单元”,制定指标(考核劳动次数、管护质量等),使产业基地获得的盈利,分解落实到参与群众的每个人身上,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层层传递压力,激发群众活力。同时,采取“送瓜上门”让群众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进行政策精准对接,通过唠家常、谈心声等贴近群众的方式,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种植业发展过程中,以知识促实践、以实践促本领,持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开展种植培训26期,培养种植致富能手6人,实现技能在手、致富有路、长久致富。
搭建平台,致富之路有奔头
一是积极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沟通衔接,投入20万元将原有5座培训温室进行改造,不断推动产业大棚提档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抓住市场机遇,充分利用卓玛朗措文化艺术节和马利镇赛马节等契机,搭建销售宣传平台,与政府、学校、医院食堂、商超达成销售协议,帮助10余户种植群众增收4000元左右,真正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让群众口袋迅速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投稿 到这里
qjbx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