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生态秀美的上林下水源村。

近年来,上林县不断念好“山水经”,通过发展旅游“战胜”贫困。上林县大丰镇人大积极发挥各级代表带头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形成了小龙虾、黑皮冬瓜、优质柑、百香果、蔬菜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促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带领全镇群众就地实现增收。

截至2018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双认定脱贫摘帽共656户268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7%。

借力生态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18年前,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会议室里,村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投资30万元,搞农家乐,把好山水变作致富的法宝。

正是这个决定,让东春村下水源庄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这块镶嵌在大明山峡谷腹地的璞玉,发展旅游产业让下水源庄从一穷二白变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为一体的农家乐基地。

回忆起下水源庄兴产蜕变的历程,上林县人大代表、东春村党总支部书记的蓝永文说,发展生态旅游,最早是受到外地投资者的启发,“下水源庄峡谷深处有险奇壮观的大小瀑布,有古木林立的深幽森林,饱含负氧离子,搞农家乐、搞旅游,我们有底气。”

2001年,下水源庄诞生了第一家农家乐——“水之源避暑山庄”,蓝永文通过合股投资的形式,将庄里的旧房进行升级改造,农家乐基地初具规模,当年年底,该农家乐便实现了近万元的盈利。

农家乐生意慢慢风生水起,一些处于观望状态的村民也开始放下锄头,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单打独斗比不过抱团发展,大家聚起来谋发展比较稳当。”蓝永文说,目前下水源庄有25家农家乐,还有10家在建设中。

除了发展农家乐,蓝永文还租赁村民闲置空房,改造成旅游民宿,6户靠出租房屋的村民每年增收14.5万元;蓝永文还帮助5户贫困户以自家农家乐为平台,销售香菇、茶叶、干笋、山油茶等土特产品,每户贫困户增收约3万元。如今,东春村的旅游产业辐射带动了上水源、排其、敢燕、排干、马槽、六毛等7个自然庄48户,吸纳剩余劳动力再就业400余人。

富裕起来的蓝永文没有停下脚步,去年5月,蓝永文又试着发展养蜂产业。在蓝永文的引领帮扶下,去年底东春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多元产业落地开花

夯实脱贫发展后劲

在上林县云里村,圆墩厚实的黑皮冬瓜、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多汁可口的柑橘成为云里村村民打开致富大门的密钥。

大丰镇人大代表、云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东硎介绍,过去云里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连接到大丰镇的6.5公里道路都是砂石路,村里的农产品走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在他的争取下,云里村修建了6米宽的沥青路,道路修好了,农产品的销路就更畅通了。

“修了路,村里才敢想发展产业,现在我们种植黑皮冬瓜,收益很可观,去年亩产纯收入超过1万元。”李东硎说。辐射带动超2万亩的黑皮冬瓜、近800亩的柑橘,为云里村聚集了财气和人气,但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新兴产业,李东硎又打起了小龙虾的主意。

有着10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的“上林女婿”冯应红,联合李东硎在村里建起了小龙虾养殖基地——云里莲海庄园。冯应红介绍,目前基地占地150亩。年产小龙虾3万公斤左右。

“要是在六七月份来这里,你就能看到虾在荷下游、人从池旁过的情景。”冯应红说,养殖基地打造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套种莲花为辅的休闲观光立体养殖业,利用荷花景观带动周边旅游,打造“水里有虾,水面有花,岸上有人家”的立体经济。

立体养殖、多重收入,截至目前,养殖基地销售了5万多公斤小龙虾,销售收入达300多万元,农家乐收益达到100多万元。基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发展模式,带动35户贫困户致富。

冯应红表示,下一步他将转变扶贫的模式,由“输血方式”转变为“造血方式”,为愿意养殖小龙虾的贫困户提供场地、技术、种苗,并按照协议收购产品,扩大基地养殖产业的规模,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养殖小龙虾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云里村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分红每年有24万元,口袋鼓胀起来的村民们开始重视乡村建设工作,一批脱贫攻坚急需项目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发生巨变,云里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等称号。

发挥代表职能作用

脱贫一线勇于担当

像蓝永文、李东硎一样活跃在上林县各乡镇脱贫攻坚一线的人大代表不在少数。

近年来,大丰镇人大代表认真履职,提出涉及基础设施项目、宜居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建议140多条,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大丰镇人大及时把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意见分解落实到镇政府各部门,督促政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平台,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的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结对帮扶等活动,为贫困户制定脱贫措施,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大丰镇人大主席黄少珍说。

上林县大丰镇党委书记、县人大代表覃桂南表示,镇党委将继续支持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履职,发挥代表职能作用,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确保今年底每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57%以下;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优势产业链,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