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秋还有一个半月,大部分鲜食枣还未到上市期,可颍泉区宁老庄镇枣树行村的大棚里,摘枣的工人们已忙得不可开交,一株株两三米高的枣树下,装满“玉铃铛”枣的篓筐摆成了排。

“批发每斤10元,零售每斤15元。外地抢着订购,本地都不够卖。这不,8月18号,我们刚接到一笔5000斤的订单。”枣树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永彬说,今年,合作社千余亩“玉铃铛”枣的销售额,预计将增加两成。

提起“玉铃铛”,本地人并不陌生,这种从枣树行村走出的鲜食枣,产量高、口感好,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如今,这一当地有名的土特产,种出了新花样。延续多年的“玉铃铛”,在枣树行村响起了幸福变奏曲。

“首先是生长环境变了,枣树‘住进’了大棚。”王永彬介绍,传统种植模式下,“玉铃铛”枣在中秋前后采摘上市,但那时候雨水多,枣果容易开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作社投资建设了钢构大棚,“玉铃铛”枣在大棚里生长,成熟期能提前一个月,不仅错开了雨季、保证了枣果的品质,而且还实现了提前上市,每斤价格比集中上市期要高出约5元钱。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建设钢构大棚200亩,到年底还将再增加100亩。

“枣果也穿上了衣裳。”在枣树行村,新采摘的“玉铃铛”枣都要被套上白色格网。王永彬介绍,2019年,“玉铃铛”枣入驻宁老庄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线上销售。可没多久,一名外地消费者拍照反映,枣箱中有烂果。王永彬与售后团队经过调查发现,这是因为物流运输中枣果相互碰撞,造成挤压碰烂。“给客户免单后,我们开始定制尺寸合适的保护袋,成本是增加了不少,但为了‘玉铃铛’的牌子,这笔钱,得花!”

瞄准市场,“玉铃铛”越摇越响。在枣树行村,只要村民愿意种,都能免费得到“玉铃铛”枣树苗和种植技术指导,枣果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目前,合作社加村民种植的“玉铃铛”枣已达2500亩。不断扩大的种植规模,在让村民们提“枣”增收的同时,也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

在枣树行村外,“玉铃铛”枣已推广到池州、合肥和上海、河北、山西、新疆等地,周边县市慕名而来购买枣树苗的农户也越来越多。2019年,枣树行合作社售出的优质枣树苗,每株20元,是鲜枣价格的两倍。靠着鲜枣与树苗的好市场,当年,合作社的“玉铃铛”挣了300多万元。

枣树行村的“甜蜜”故事还在继续。“去年,合作社与阜阳农科院合作,研发了‘玉铃铛’枣酒、枣醋,目前正在申请专利。接下来,我们准备开发干果枣和枣味饮料。”王永彬说,随着“玉铃铛”越摇越响,村民们的腰包会越来越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