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解静怡
“25亩芦笋,两个半月时间赚了20多万元,这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今年就等开春芦笋发芽,继续我的致富之路了!”1月16日,浚县新镇镇邢固村芦笋种植户刘志国激动地告诉记者。
“种芦笋效益高、风险小,最关键的技术和销路问题,芦笋协会都帮我们解决了,我们只需要投入劳动就行,这样的模式好啊!”刘志国说。
在我市,和刘志国一样在鹤壁市芦笋专业技术协会帮助下发展起来的种植户还有180多家。1月16日,记者见到了该协会会长、鹤壁绿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树海。
“善于发现,敢于冒险,协会引领,笋农致富”,张树海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经”。
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芦笋市场商机
1月16日,在位于淇滨区大赉店镇侯庄村的鹤壁绿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内,记者见到了张树海培育出的芦笋。小小的芦笋,看上去细嫩鲜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批发价为每斤20元,最高卖到每斤40元。
2010年,张树海到北京农产品市场考察项目,偶然的机会发现芦笋在大城市销路好、价格高。良好的市场吸引了张树海,回到鹤壁,张树海了解到我市气温、湿度都非常适合芦笋种植。张树海决心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先后投入百万余元购进芦笋苗,成立了种植芦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家流转了5亩地,除了每亩地每年1100元的承包费外,我平时在合作社上班,负责采摘和种植芦笋,每月1500元的工资,芦笋冬季保养的时节还可以出去打工,非常划算。”淇滨区大赉店镇侯庄村村民董兰娣说。
在大赉店镇侯庄村,像董兰娣一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共240户,共流转土地500余亩。
合作社由中国农科院供应优良芦笋种子,提供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芦笋每年3月至9月种植采摘,每亩地收入1.3万元。
成立芦笋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农户种植芦笋4000亩
“一开始我不信,种芦笋,那么小的蔬菜,能挣钱吗?现在发现芦笋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我准备再多种几亩!”浚县新镇镇邢固村芦笋种植户王奎说。
2011年,张树海在发展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鹤壁市芦笋专业技术协会,对农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刚开始,不少种植户都对种芦笋心存疑虑,处于观望状态。可当看到张树海的合作社可观的收入,激起了种植户种植芦笋的热情。
“芦笋协会的技术人员经常到我们的田间地头,从栽培到管理,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详细地作现场指导。芦笋每天都有人来收,钱现收现付,心里踏实。”淇县芦笋种植户王守民说。
目前,鹤壁市芦笋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农户种植芦笋近4000亩,发展会员240多户,成员13名。
“由合作社发展专业协会,利用合作社的优势拓展市场,不仅解决了种植户芦笋销售问题,而且对芦笋实行分类分价格销售,既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与一家一户种植相比,在销售渠道、市场信息、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有优势。”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朱志清说。
进行深加工,打造产供销产业链
“这是我们的冷库底盘,已经打好了,3月底前将建成1000吨的冷藏库。”张树海说。
张树海告诉记者,未来他将发展规模种植,同时利用协会,发展新的芦笋种植户,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民逐步由传统农业向新型高效农业转化。同时,打造产供销产业链,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并在保证芦笋质量的基础上,向芦笋深加工方面延伸,打造自己的品牌,带动我市农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