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案例教学经验思考

摘要:案例教学有“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优势,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达到经验共享、高效学习的目的。本文在阐述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细化了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流程,提出党校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以期推动党校教学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党校;传统教学;案例教学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对教学方法提出了量化要求,即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比重不低于30%。因此,各级党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互动式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形式多样化

案例教学(CaseStudy)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案例教学课,学员通过大量收集证据,分析过去发生的人和事,采用类推法,就能把今天发生的情况与过去曾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清晰地找出今天做出这样选择的缘由。1910年,这种教学方式很快被人们认同并迅速在美国一流法学院传开并使用,直到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在商业教育、公共管理领域逐渐普及。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党校率先在党建师资班运用案例教学法,随后不久,党校各个系统各主体班次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指教学者借助案例手段,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教师引导,学员主动准备、共同讨论和观点碰撞思考折射出案例反应的问题,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应用理论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其主要特点是把学员置于事件亲历者的立场,使学员通过对事件的研讨,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得当,案例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达到经验共享、高效学习的目的。案例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能够适用于党校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教学、模拟式案例教学、体验式案例教学等。

二、党校开展案例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法在传授理论知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党校开展案例教学优势就在于搭起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桥梁,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是一种典型的双赢教学法。(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教学路径和方式上,案例教学是从实践到理论,通过前期学员的思考与材料准备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在对特定案例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思想碰撞擦出火花,迸发出更合理的开放性答案,在此基础上再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能加深对案例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侧重上,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为依托,教学过程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案例教学则以学员为主体,以发散思维为依托,侧重于学员的“学”,引导学员学与思、不断开拓学员的知识面,激发学员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效果评价上,正如“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案例教学则传达的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员主动收集资料,将自身置身于决策者的位置,主动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随着党政领导干部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加上近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采取各种线上方式加强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如“学习强国APP”“好干部在线”等,进一步丰富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知识的培训渠道,领导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除了理论知识水平日益提升外,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甚至有的学员已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验体系和知识体系,这样的“不一般”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不会简单的将所学知识装进大脑。相反,会有很强的参与和表现愿望,这就要求党校师资也“不一般”。当前,党校师资队伍部分教师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面临实践锻炼少的“先天不足”问题;二是经历、阅历等方面都不如学员,面临没经验却给有经验的领导干部上课的“倒挂”问题。案例教学将他们的身份从“主讲”变为“主导”,并没有降低教师能力素质标准,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前期准备案例、筛选案例、深化理论、发散思维找角度等方面都比传统教学更为严格,能极大地开发教师潜能。另外,通过挖掘学员的潜能、实践经验也有利于教师摆脱纯理论的束缚,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三)案例教学有助于学员共享经验。党校主体班学员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学员之间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在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中升华思想转化为行动,往往能发挥1+1>2效应。案例教学更加侧重对过程的分析,并非强调能否得出正确答案,在案例教学中,学员们可以结合自身阅历和工作经验分析案例中的事件、经过、结果、阐发的新思想以及如何指导现实,通过探讨、争论,疏通了教和学、学和学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的渠道,找到最佳路径理解与升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引导学员共享经验、沟通与合作。

三、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流程

党校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实施流程可以概括为“案例选取———案例———小组讨论———案例讲评”四个阶段,详细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案例选取。案例选取需要经历案例选题、案例筛选、案例调研、案例撰写等环节。案例的选题首先要坚持以法治为依托,引导学员树立法治观念;其次,案例应当贴近学员的工作实际,要达到党员干部通过分析与探讨,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参照运用的目的。再次,案例应该有一定的典型性、复杂性、影响力,一个有效的案例往往能反映出复杂的社会情境,使学员真切体验到在实际工作时的那种困惑与矛盾,并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多重关系中,激发学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案例选题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筛选并形成文本。具体包括:案件背景简介、多个问题的复杂呈现、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原理导读、相关问题探讨,筛选出典型的、具有同类问题的案例作为调研对象。案例调研。由于党校是特殊的学校,所选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时效性、复杂性、实践性,因此,需要对案例进行充分调研,可以采取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实地走访法等方法使案例更具客观性、现实性。案例撰写。案例撰写不是简单的写出案例的发生过程,在撰写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各个专业领域的现实要求,因此,一遍遍打磨案例非常必要。

在全体教师范围内,定期开展案例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学研讨,各专业领域的教师能互相提出建议意见,最终使案例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二)案例。案例教学开展的前一周,教师需要引导主体班学员积极参与案例课程的前期准备,做动员工作,包括知识引入、分组分工、发放材料、学员准备等环节。知识引入这一环节便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员及时主动弥补其他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提高案例教学的参与度打下基础,引导全组学员都参与进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分组分工。每个小组10人左右,选出一名组长主持全局,并明确其他组员的分工,保证全体组员能积极参与进来。发放材料。与案例相关的背景、现状、问题、影响、法律法规、理论要点等内容以材料形式发放给每位学员阅读参考。学员准备。经过阅读材料,学员会自动把阅读的知识与脑海中已有知识进行结合,并产生疑问,此时学员就会主动阅读大量资料并消化吸收,为进一步深入讨论奠定基础。(三)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起的是“引”与“导”作用,而非“教”的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尊重学员的思考,不评价、不参与、不讲授,通过组内交流、派出代表发言、再次讨论反思、个体自由发言等环节,使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更加全面。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学员通过模拟“说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水平,是一种带有模拟性、实战性、生动性、奇效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四)案例讲评。讲评工作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讲评的优劣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通晓相关理论、认真组织案例调研、熟读相关材料、提前多方准备、临场沉着发挥,这样才能驾驭整个教学局面,确保案例教学有效实施。

四、党校案例教学对策

对于各级党校而言,要建立党校教师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党校教师的潜力,群策群力,用好这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编制出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案例库。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手册)》,开发了一批新的教学案例,为我们进一步编制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案例库提供了一定借鉴作用。首先,组建案例教学团队。由于案例教学编制的复杂性、长期性、时效性等特点,单个教师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案例教学过程。组建案例教学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点,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其次,定期开展案例教学研讨活动,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打磨案例,最终使案例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再次,将案例编写纳入科研课题研究范畴,对编写后通过评审的案例给予科研课题的资助和奖励;对经过试讲进入主体班课堂的案例课程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提高教师编写案例、开发案例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