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口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山为媒,做足绿色文章,以水为介,做活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有江口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山还是那座山,牧草青青
"加上前几天拉来的牧草,总共1245元,你数数。"怒溪镇麻阳溪村肉牛养殖基地,张建国接过钱,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脸上乐开了花。
张建国原本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长年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去年,该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扶贫产业。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积极宣传政策,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种植牧草,由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保底收购。
"看到销路不愁,我就试着种植了5亩牧草,从目前来看,一亩地一年产草量约12吨,每吨300元,加上我们一年的务工费,全年预计收入可达3.5万元。明年,我要多种几亩。"尝到牧草种植的甜头,张建国的干劲明显提高了。
江口县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宜果种果、宜茶种茶、宜蔬种蔬、宜草种草的思路,大力发展经果林、生态茶等绿色生态产业,把种绿、护绿、兴绿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绿了荒山,富了民。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茶园15.92万亩、精品水果4.51万亩、中药材3.2万亩、油茶5.5万亩……
水还是那方水,碧波淌金
走进德旺乡净河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冷水鱼养殖基地的育苗棚里,技术员杨再红正在教刚进厂的务工农户邓国杰如何挑选鱼苗。
邓国杰和其他两个村民上个月刚来基地,现在都跟着杨再红学习养殖技术。
杨再红和邓国杰等几名工人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产业的落地也让他们的心里有了更多脱贫的底气和信心。"从去年开始到这里上班,每月工资1800元,流转了4亩土地到公司,一年租金加
上入股分红,去年总收入2万多元。"杨再红算起了经济账。
净河村冷水鱼养殖基地是全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已建成60个大型养鱼池和180个小型养鱼池,因为品质优良,中华鲟、鸭嘴鲟、三文鱼等产品一度在市场上走俏,产品远销广西、湖南、广东,甚至出口越南等地,产值约1400万元,可保证每户贫困户有1200元的分红。
近年来,该县立足水资源,做足水文章,先后建成冷水鱼养殖基地11个、棘胸蛙养殖场23个、泥鳅养殖场5个、大鲵养殖场19个,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6150亩。
村还是那个村,振兴有望
"葡萄、西瓜、豆腐……"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今,地处偏远的桃映镇妙石村也有了"移动超市"的身影,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少便利。
"以前我们没钱,路也不通,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人来卖东西,就算不出门,我也能给小孙子买点东西吃,方便多了。"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刘玉平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群众生活好不好,看他们的脸上是哭还是笑,这话一点都没错。
妙石村由于山高坡陡,通村路坑坑洼洼,过去小车根本开不进去,出行都是晴天一声灰雨天一身泥。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是该县典型的贫困村、空壳村。
近年来,该村严格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组组通"建设、人畜饮水工程、"五改一化一维"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等,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现在走路不湿鞋,喝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咱们老百姓总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刘玉平笑着说。
如今的妙石村,随风摇曳的油茶树,油光可鉴的安居房,养殖基地里活蹦乱跳的小猪仔,道路两旁盛开的美丽鲜花……处处涌动着一股新农村气息,无不诉说着脱贫攻坚给妙石村带来的新变化。(铜仁日报 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