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养殖增收致富_致富新项目养鸡_养鸡发家致富

武川县自2012年、2013年陆续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模式以来,这些产业从落地开始就肩负着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使命。武川县耗赖山乡圪顶盖村是全县最早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脱贫的行政村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菌产业、鸡产业、草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在圪顶盖村委会小泉子自然村的27号厚墙体温室大棚里,从建厂就进来打工的焦明亮正在按照计件的方式将刚摘好的滑子菇进行修剪。从2012年建厂到现在他已经在村里的蘑菇厂打了8年工,和他一起进厂打工至今的还有他的妻子杨仙女。

“厂子建起了,我们的生活就不一样了。种地好一年歹一年,我这个年龄到别处打工人家也不要,现在在家门口天天上班,工资月月15号打到卡上,心里踏实得很。”焦明亮说。

从刚开始每人60元到现在每人90元的平均日工资,每年七八两个月摘菇旺季计件,村民们的人均日工资更是可以涨到120元以上。焦明亮两口子从一进厂的年收入5万元上涨到现在的年收入8万元,先后8年的时间挣了有将近50万元。如今已经65岁的焦明亮说,要是体力还好,准备在厂里再工作三四年,多攒点钱。

据蒙禾源菌业公司小泉子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马经理介绍,食用菌基地是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项目,2012年初建时投资1800万元,建设90个厚墙体温室大棚。主要种植滑子菇和平菇。基地平均用人4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年收入3万元以上。打工的农户来自周边庆龙店、圪顶盖、小泉子、不浪梁、北坡等近10个自然村。基地除了能够直接帮助就业农户实现就近择业增收外,还能实现每年向村集体分红15万元,用于帮扶圪顶盖整个行政村的特殊困难农户,在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了贫困户的脱贫增收。

在距离蘑菇厂几百米远的另一个蒙草种植基地里,来自附近贾圪楞图自然村的村民李巧枝,现年49岁,正在日光温室棚里给枳芨苗拔草,李巧枝属于农闲打工的村民,家里还种着100多亩耕地,她利用农闲时间,到蒙草基地打工挣钱,每年她靠农闲到基地打工可以增收3000多元。尽管不多,但对于她来说意义重大。

“有了厂子,除了种地还有个挣钱的地方,减轻了家里不少负担,心里头踏实了。”李巧枝说。

蒙草种植基地的一位负责人陈国威说,蒙草在耗赖山乡总承包3650亩耕地,涉及5个自然村,每亩地承包额160元。其中86户村民既涉及承包耕地,同时也到基地打工,可以收入两份钱。长期打工的当地村民有30多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基地每年向村民发放工资及土地流转费用120万元。村民们的收入在产业基地的带动下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同样建在圪顶盖村的青年鸡养殖项目,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项目与食用菌大棚同时建设,采用政府投资、转租企业承包、农户按股分红的模式,实现了一次可存栏20万只的规模,一年饲养三批,年出栏60万只。70日鸡龄青年鸡销售价按23元计算,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这个产业同时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全县的一个普通行政村中形成了三个产业同时迈步发展的良性格局,形成乡村产业“三足鼎立”的发展局面。

乡村振兴要依托乡村产业的发展来拉动和推进才更有持续性;脱贫攻坚后续的巩固提升同样需要乡村的产业化之路;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也同样需要更好的乡村产业。村民在乡村产业化进程中是最大的受益者,村民们把一年中富余的时间变成真金白银,过去的懒汉变成了勤快人,过去的贷款户变成了存款户,过去的喝酒耍钱户变成了上班族,有效增加了村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日子红火了,当地的一位村民还写了一段歌词来反映村民生产生活的变化:“砖木结构大正房,双层玻璃亮堂堂。有吃有穿又有钱,接在手中心里甜。老区发展种植业,农业实现现代化。科学种田不能少,各项收入能提高。感谢党的政策高,人民生活过的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