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春,随着昌黎县城郊区中卓庄村的卖苗旺季来临,村里的种植大户李建明的手机铃声不断。 “这些天,这手机就没闲过,一天接个三四十个电话是常事儿,都是从全国各地打来订购各种树苗的。我家的50亩地共出苗60万株,现在已经就剩10万株酒葡萄苗了。”李建明说,今年以来,市场上的苗木价格持续走高,他的苗木订单比去年多了不少,估计到不了往年的卖苗尾期,他的树苗就能全部卖完。 村主任郭锡庚是村里最早搞苗木种植的带头人。1982年,他和同村的李金坤向河北省果树研究所的李爱民学习请教苗木培育种植技术,并投资4000元从全国著名苗木生产基地辽宁省熊岳县引进了一批苹果树苗,搞了一亩“试验田”。由于中卓庄村的土壤非常适合苗木的培育和生长,苗的质量非常好,那年又正值苗木价格的高峰期,一亩“试验田”出苗2万株,获纯利1.2万元。 长期以来,中卓庄村本是一个守着大田作物靠天吃饭的普通村。村民们早出晚归,在“望天田”里挥汗劳作,一年下来满打满算家家户户亩收成也就400元左右。农民们家家都想着致富,想着钱匣子一天比一天满起来。 眼看着郭锡庚和李金坤种苗挣了大钱,中卓庄村的其他村民们也眼热了起来。第二年,郭锡庚两人将苗木种植规模扩大到了5亩,村里的300多个农户也纷纷掏出了多年的积蓄,购苗种、学技术、买肥料。全村2000多亩田地插满了葡萄苗、苹果、桃、梨等各种苗木。到了第二年,每株苗木价格虽然下降到了0.4元,但亩效益也能达到4000元,是玉米作物亩收入的10倍。 良好的经济效益引得越来越多的中卓庄村村民扔下了锄头,瞄准市场搞苗木种植的中卓庄村种植户们,使整个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但使本村耕地全部变成了满地生金的“绿色银行”,还在周边村承包了3000多亩地,整个村的苗木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亿株,产值近1亿元。 如今,像李建明这样拥有50亩规模的大户全村已经有近20户。村里还出现了信息广、脑筋活、专门负责苗木销售业务的经纪人。年近六旬的郭锡庚更是在全村第一个在电脑上制作了用于联系苗木销售业务的个人主页。“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不但扩大了销售渠道,而且也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效益也就相应增加。”郭锡庚说,他已经通过个人主页做成的苗木购销买卖已经不计其数。(通讯员左卫宾 记者司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