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锦源 引用要告知作者

胶州市山寺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处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带,耕地90%以上靠天吃饭。土地面积不足5000亩,荒滩800亩。户籍人口890多人。

如何让该村脱贫,成了政府领导的大事。几年过去了,政府为村里修了村村通公路,搞了自来水,村民依旧贫困。既没有治标更没有治本。村民农闲只好外出打工,但该村所在的洋河镇以旅游生态为主,全镇的乡镇企业几乎没有,可容纳的就业非常稀少。

那年,晓锦源决定帮助村民实现脱贫。其规划过程是这样的:

存在的问题

1、山寺村的行政面积是9000亩,实际耕地不到5000亩。其余全是沟、坡以及生产路。也就是有9000-5000=4000亩的空间没有产生效益。 一方面乡镇城管加大了所谓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使村民们的家庭养殖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土地的有效利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2、大型农业机械也无法实施,丘陵地的特点只适合小型农机,而小型农机的效率与深耕都不如大型机械经济。误工浪费严重,村民出工出力仍挣扎在温饱线上。

3、村民都有养牛、养猪、养羊的习俗,且自古就是胶州市农业养殖大村。苦于没有空间,城管与环保压力,规模养殖无法展开。

4、村办企业由于乡镇土地的集约要求,也没有那个领导敢审批。没有土地,家庭生产也无法开展。

5、蔬菜种植,由于水浇地少,电力配套没有展开到田间地头,浇水也不方便,大面积种菜不现实,小面积种植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菜贩子来车装不满车,不够本也无人采购。

基于上面的问题。晓锦源向市领导提出如下规划。

村民自行协商,扩大耕地面积,在有泉眼的深沟因势利导建设小型水库,利用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现代设备平整土地。把多出来的新自造地 置换附近的土地,用于村民养殖、办工厂等。

1、据估算,可新增土地2000亩,建设水库500亩,实现可浇地覆盖率60%,平整后的大块土地可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耕种。

2、 村庄附近延伸电网,划拨种菜良田1500亩,村民可以集中利用电力资源实现电气化与滴管系统种植蔬菜,引进以色列农业技术。举例说明,引进番茄种植技术后,原亩产3000斤的番茄突破了亩产西红柿1万斤以上。蔬菜销往附近城市,实现菜农人均增收10万元以上。

3、 土地的增量,让政府不再为18亿亩耕地红线发愁,粮食命脉也抓牢在自己手里。拿出200亩土地搞畜牧业养殖,农作物的秸秆,例如玉米秸秆、花生秧、地瓜秧、豆杆等农业下脚料,都被饲养户买去深加工,喂养牛羊等草食牲畜,实现了草变肉变粮的转换。养殖户年增收人均20万以上。

4、荒滩靠近河道,平整硬化后,建设工业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吸收本村和附近邻村村民实现就业。工商企业的增多,导致了农贸市场与商业的繁荣,工资收入尽管增加不多,但能实现整体脱贫。

5、新增的土地,不在城管的管辖范围,存量的土地实现了集约种植。剩余的劳动力促进了家庭作坊的发展。

部分事例:

搞养殖的带头致富以后,村里陆续有了,馒头店、面条店、煎饼店。2017年还是半机械,半人工的模式,2019年,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尤其是煎饼店,一天的产量达到了12吨。 产品在各集贸市场都有批发。煎饼店的女老板,原本是个离婚的寡妇,带着2个上学的孩子,2019年上半年的产值到了230万元。 成了村里创业能手。

豆芽菜生产,也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一个家庭作坊,在9-10月这种淡季,一天也有5000斤的销量。给出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1斤黄豆出9-10斤黄豆芽,指的应该是8-10厘米长的豆芽;如果豆芽长度只有4-6厘米,那产量在5-6斤;如果豆芽长度只有2-3厘米,产量也就三斤的数。

如今的山寺村,按功能划分为农业区、蔬菜花卉区,机械租赁区、养殖区,食品加工区,工业创投园区等6大区块。

晓锦源实施的山寺村脱贫启示:

1、形成大量的就业和以地为本创业,增加就业,并且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以地为本创业收入。

2、农民收入增加增强消费支付能力,可以平衡工业品的过剩。若全国推广该方案,将会让8亿农民直接受益。,近8亿农村户籍人口的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弹性较大,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关键在于这8亿人口增加财产性收入,增加以地为本创业收入,增加就业收入。

3、解放农民刀耕火种的半机械化做法,实现了雨水的最大存储,让电力化布局到田间地头。变种粮种菜无望为农业资本家。

4、土地的低价策略,让工商企业具备更多的竞争优势,无形增加了务工收入。

5、关键是改革土地体制,激活他们以地为本创业、就业和置业的巨大潜能。从而稳收入、稳消费和稳增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