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黄颡鱼养殖可以说非常火爆,在特种养殖领域占有很高的比重。由于近几年市场行情的波动,许多养殖品种的效益情况时好时坏,而黄颡鱼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且稳定的市场价格和养殖效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追捧。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黄颡鱼养殖产量在45-50万吨,并且连续几年都是以20%左右的幅度在增长。
黄颡鱼,俗名黄骨鱼、黄骨丁、黄辣丁等。主要产于长江及支流,是中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中高档名贵品种中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在我国大部份地区都有分布。
常见的原生黄颡鱼有4种(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长须黄颡鱼),这四种鱼在动物分类学中均同属鲶形目(Siluriformes) 、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Bleeker),其体型很相似,但仔细观察完全能区分。
一、四种原生黄颡鱼的区别
黄颡鱼
颌须达超胸鳍基 胸鳍刺长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半白半黑,黄颡鱼吻钝,呈月牙型,上颌须刚达胸鳍基部,胸鳍的前后缘具锯齿。
江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长须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中 胸鳍刺等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全为黑色
光泽黄颡鱼
颌须不达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胸鳍硬刺前后缘均具有明显的锯齿,两者区别是:
黄颡鱼体短粗壮,体长通常为体高的4.2倍以下,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1/3。
长须黄颡鱼体较长略细,体长通常为体高的4.6倍以上,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1 /3。
瓦氏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胸鳍硬刺前缘光滑,后缘有强锯齿,瓦氏黄颡鱼的头顶被皮膜,须较长,上颌须末端后伸可达胸鳍起点,光泽黄颡鱼头顶大部裸露,须较短,上颌须末端稍超过眼后缘。
二、黄辣丁和"三角蜂"的区别
黄辣丁,学名黄颡鱼,其中,有一种俗称为"三角蜂"的,只是在四川及重庆(很少用此名)等地把光泽黄颡鱼叫做“三角蜂”(或“三角峰”),其实也是黄辣丁同种,只是同属的光泽黄颡鱼。两种在动物分类学上,这两种鱼同属于鲶形目、鮠科。
(黄辣丁,黄颡鱼)
黄辣丁,又作黄腊丁,学名黄颡鱼,俗称:黄腊丁、黄骨、央丝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光泽黄颡鱼,三角蜂)
光泽黄颡鱼,属鲇形目, 鲿科。俗名三角峰,学名光泽黄颡鱼,俗称尖嘴黄颡、油黄姑、三角峰等。分布于长江水系。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目前,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开始走进养殖户的视野,全雄黄颡鱼是通过性逆转和雌核发育技术培育出的超雄鱼(♂YY)与普通黄颡鱼(♀XX)进行繁殖从而取得接近于100%的全雄黄颡鱼苗种;而杂交黄颡鱼则多数是通过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来取的杂交后代。
杂交黄颡鱼吻部突出,呈马蹄型,上颌须超过胸鳍基部,胸鳍的后缘具锯齿,前缘不明显,兼具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的共同特征;
究竟哪一个品种在养殖上更有优势,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众说纷纭。在不同养殖地区,不同销售市场,甚至具体到不同养殖户个体,都是有差别的。那么,在选择到底使用“全雄”还是“杂交”苗种之前,你是否更应该先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所在?
三、全雄苗的出现
“全雄黄颡鱼”体型相对饱满
为什们会出现“全雄黄颡鱼”这个品种?大家都知道黄颡鱼雄性比雌性生长速度快,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性黄颡鱼比同胞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在养殖的第二年,其雄鱼生长至150-200克,而雌鱼却只有50-75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生长速度差异如此显著,其中的发展空间也是有目共睹的。于是研究人员通过科技手段,希望培育出稳定的且都是雄性的黄颡鱼苗,即全雄黄颡鱼。
通过不断努力,全雄黄颡鱼新品种“全雄1号”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水产遗传育种专家,采用细胞遗传工程和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技术,经过10年潜心研究,培育出来。2010年经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为国家水产养殖新品种。
市面上对于全雄黄颡鱼“全雄1号”持有以下观点:
(1)雄性率高,苗种雄性率达到100%(生产实践中可能在98%左右);
(2)生长速度快,比普通黄颡鱼体重增长速度快30%以上;
(3)饵料系数低,比普通黄颡鱼低20%;
(4)养殖适应性强,适宜全国淡水水域养殖;
(5)种源可控,保持了优良性状。
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公司总经理蒋恩明表示:全雄黄颡鱼目前在市场上接受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至于杂交黄颡鱼抗病力强这一说法,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杂交鱼在当年鱼中,抗病力是比较强,但是越冬时,由于吃食少,甚至不吃食,导致体质瘦弱,容易患病,比如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小瓜虫病,在越冬季节容易爆发,而在全雄鱼方面情况要好得多,很多地区黄颡鱼养殖周期都在一年左右,肯定要面对鱼类越冬这个问题。还有就是消费市场,现在杂交黄颡鱼比较受欢迎的地区在贵州、云南、福建,而全雄黄颡鱼分布范围相对广一点,似乎更受市民欢迎。从这两个方面来讲,全雄鱼还是有它的优势所在。目前百容水产公司正在研究一种全雄杂交黄颡鱼,这个品种可能会综合全雄和杂交的所有优点,这也是广大养殖户比较期待的一个品种吧。
四、杂交苗的兴起
“杂交黄颡鱼”体型相对瘦长
黄颡鱼杂交品种,多是是普通黄颡鱼和江黄颡鱼杂交的后代,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性腺发生退化。换言之,杂交黄颡鱼是没有性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性别导致生长速度差异的问题,“毛毛鱼”的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市面上对于某些场站生产的杂交黄颡鱼持有以下观点:
(1)生长优势:摄食旺盛,生长速度提升30%;
(2)饲料高效利用、生长规格整齐:普通黄颡鱼大量能量和物质用于性腺生长,杂交黄颡鱼无性腺生长的能量和物质损失,且生长无性别差异;
(3)体型优雅:规格统一;
(4)免疫力强: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较普通黄颡鱼)红头、裂头等发病率低;
(5)抗逆性强:耐运输、耐暂养、耐低氧;
(6)养殖性好:生长快、抗病强、外形好、适合高密度养殖;
(7)市场欢迎:老少皆宜;
(8)经济效益好:成本较低、市场前景好;
(9)潜力佳:黄颡鱼的优质性能仍在不断改善升级中。
(图片由合肥万康渔业叶晓明提供)
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李明波工程师,也在做杂交黄颡鱼方面的研究,他说正常情况下杂交黄颡鱼比全雄黄颡鱼长速快百分之十几,而且在天气炎热的时候,鱼贩子更愿意收购杂交黄颡鱼,因为它的耐运输能力更强,而在选购全雄黄颡鱼时鱼价要低一块五左右。在长速方面,他表示全雄黄颡鱼比普通黄颡鱼生长速度是否更快,说法不一。
在广东地区,放苗之前会过筛,会把雄性黄颡鱼筛选出来,雌性鱼苗扔掉。其实这种筛选方法并没有改变其生长性状,只是根据性别选择而已,在生长方面和普通黄颡鱼相比并无优势,全雄鱼在选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其抗病性差。他还表示现在苗的市场也不够规范,很多黄颡鱼养殖户不挣钱,苗种也是原因之一,这些养殖户无法分辨苗种,比如说有的养殖户想买全雄苗,却买回了很多雌性苗,有些养殖户想买杂交苗,却买回来其它苗。小鱼苗在水花阶段根本不好分辨,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筛选方法,但是不管哪种方法,首先都是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去购买。
五、目前市场情况
在我国,黄颡鱼苗主要是通过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式获得,前者以四川为代表,后者以广东为典型。随着广东、浙江和四川等主养区全雄苗的逐步推广,养殖效果逐渐凸显,近几年得到市场普遍认可,但也存在头鱼不大等争议。
尽管“全雄黄颡鱼”很受欢迎,但是,民间很多鱼贩子(特别是在七八月份)普遍喜欢收购杂交黄颡鱼,因为经过实验证明,杂交黄颡鱼确实耐运输能力更强,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保存且放置几天体色依旧保持鲜艳,而全雄黄颡鱼比较容易受伤,伤口容易感染疾病以及溃烂,经过长途运输体色也容易变得暗淡,不好批发给各大酒店饭馆或在市场上零售叫卖。
总结来说,杂交黄颡鱼在流通及销售的时候比较好存养,只要不缺氧和水温恰当,比普通黄颡鱼多存放1-2天都不是问题。水产市场的商家,在气温高的月份也更喜欢销售杂交黄颡鱼,以减少它在流通过程中造成的损耗。
水产上还有种观点:杂交黄颡鱼抗病能力更强。从选育角度来讲,一般选育一个抗病的品种是很难的,而杂交黄颡鱼就有抗病力强这个优势。以前黄颡鱼养殖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裂头病,或者叫一点红,有人认为是爱德华氏菌,也有说是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一旦发现基本上90%都会死亡,这个病目前在杂交黄颡鱼身上基本没有发现过。但是也有一些养殖户说,杂交鱼的抗病力并不是市面上鼓吹的那样,比如小瓜虫病,在杂交鱼身上也是没有办法的,一旦发病几乎全军覆没。所以说,抗病力强这种说法也是存在争议的。
对于苗种场来说,一般杂交比全雄的受精率低20%,所以杂交苗比全雄苗卖的贵(水花),价格一般高30%左右,大规格鱼苗相差不大。如果苗种生产成本较高,一旦做苗还不如养殖成鱼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退出。当然各地区之间也会有一点差别。因此,苗种场到底繁育那个品种比较好,也是顺应市场而为。
目前消费者对市场上黄颡鱼还普遍缺乏辩识,没有选择,未来究竟哪个品种更有优势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黄颡鱼,很多市民甚至分不清是哪个品种。目前在湖南湖北地区养殖杂交黄颡鱼比较多,因为前期长速确实快于全雄黄颡鱼,而且规格在3两以下两者品相相差不大,但是仔细观察还是有所差别,下面就来简单总结一下,杂交黄颡鱼与全雄黄颡鱼相比,体型有一定差别,肉眼即可分辨:
杂交黄颡鱼头部扁平,嘴巴呈现稍大的扁圆型,嘴稍尖,须更长,尾端稍长;背肉及尾肉较厚;体色,绿黄色斑带纹没有全雄黄颡鱼明显。全雄黄颡鱼体型相对短粗圆润,有些还会出现“大肚子”现象,规格不齐,总体来说条形不是那么好看。
由于黄颡鱼养殖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上市,养殖周期长,市场变化快,养殖户更需要理性对待。全雄黄颡鱼发展时间较早,养殖技术相对更加成熟,很多老一辈养殖户更偏向于养殖全雄黄颡鱼,反而觉得杂交黄颡鱼根本不算黄颡鱼了,毕竟是杂交种,在口感上有所差别。也有一些兴起的杂交鱼养殖户认为杂交鱼优势更加明显,不管是长速还是耐运输能力都要强,觉得杂交鱼迟早会替代全雄鱼。这些说法都是有理有据,也没有谁对谁错,未来的养殖户到底选择哪一个品种去养,还是因人而言,但是,要想赚钱,最终的选择导向不是在养殖者,而是在消费者。
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在个体上的差别并不大,主要是雄鱼的比例上升了,拉大了整体规格;而杂交黄颡鱼属于两个种类进行杂交取得杂交子一代,杂交鱼的苗种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杂交黄颡鱼具有亲本瓦氏黄颡鱼的特性,生长快(1年龄个体可长到4-5两),适温范围广,饲料系数低,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耗氧高,不耐低氧,应激比较强烈,夏天起捕和运输操作时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建议根据起捕季节合理规划放养时间和模式。建议养殖户在选取品种时,不仅要考虑养殖成本,更要考虑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养殖风险,从而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及相应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