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体形细长,雄*体长38~42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2公斤,雌*较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水貂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炭疽

水貂的养殖技术

症状: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口吐白沫,行步摇晃,拒食,多数出现血尿,下痢,不久呼吸困难,抽搐死亡。

治疗:皮注免疫血清10~15毫升、青霉素20万单位。消灭传染源,接种炭疽疫苗预防。

二、巴氏杆菌病(出血*败血症)

症状:瘦得很快,呕吐下痢,便中带血;严重者后肢瘫痪,颈部溃烂,死亡率很高。

治疗:皮注猪或鸡用多价免疫血清15~20毫升(仔貂或预防用减半)、肌注青霉素20万单位或土霉素10万单位,或链霉素0.1~0.2克。

三、犬瘟热

症状:初拒食,鼻干,在2~3天内出现急*鼻炎、眼结膜炎,眼泪和鼻涕粘*,打喷嚏,后发生神经机能混乱,全身肌肉出现痉挛。

治疗:皮注多价犬瘟热免疫血清和磺*制剂及青霉素结合应用,或皮注山氏疫苗2毫升,连注*14天。

四、仔貂脓疱症

多发生于仔貂出生后5~6天。

治疗:排脓、消毒,涂抹青霉素,口服金霉素、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其母貂饲喂金霉素、维生素C、B1。

五、黄脂肪病

症状:多见于幼龄貂,常发生在7~8月。病初期,食欲减退或拒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后肢麻痹,不能站立。

治疗:①急*型:肌注青霉素10~20万单位或维生素E5~10毫克。②黄肝病:肌注青霉素15~20万单位,或加注“ATP”和葡萄糖等。③慢*型:肌注青油10~15单位;维生素E5~10毫克;皮注维生素B、B12、叶*等。便血者加注(或饲喂)维生素C、K,并可隔开交替注*。

一、免疫程序

1、50~60日龄进行犬瘟热冻干活疫苗免疫

2、50~60日龄进行细小病毒*肠炎灭活疫苗免疫

3、65~70日龄进行肉毒梭菌中毒症灭活疫苗免疫

4、65~70日龄进行水貂出血*肺炎多价灭活疫苗免疫

5、配种前30~60天进行犬瘟热冻干活疫苗与细小病毒*肠炎灭活疫苗免疫

二、犬瘟热疫区免疫程序

1、50~60日龄进行犬瘟热冻干活疫苗免疫

2、50~60日龄进行细小病毒*肠炎灭活疫苗免疫

3、免疫犬瘟热15~30天进行加强免疫一次

4、65~70日龄进行肉毒梭菌中毒症灭活疫苗免疫

5、65~70日龄进行水貂出血*肺炎多价灭活疫苗免疫

6、配种前30~60天进行犬瘟热冻干活疫苗与细小病毒*肠炎灭活疫苗免疫

7、免疫犬瘟热15~30天进行加强免疫一次

第2篇:淡水鱼深度养殖技术_淡水鱼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淡水鱼深度养殖技术,欢迎大家阅读!

目前*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

温水*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等分类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1、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2、单养、混养和套养。

3、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4、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池塘鱼类养殖技术

池塘养鱼是*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1、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2、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3、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4、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1、清塘消毒

①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②*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2、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物毒*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第3篇:养殖技术大全_河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养殖技术大全_河蟹的养殖技术,以供大家参阅!

一、河蟹的生物特*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偏黄,俗秒“黄蟹”,其*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

河蟹食*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总量是壳中含*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化钙5千克,****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的比例,*化钙和*的*二*比例为2:1,才能保*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二、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