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养殖技术介绍。

鱼苗经30~40天培育一般全长可达10厘米左右,此时需拉网分养,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分养前要拉网锻炼。其目的是增强幼鱼体质,提高在出池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拉网使鱼受惊,增加运动量,使肌肉结实;同时,在密集环境中促使黏液分泌和排出粪便,在运输中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水质污染;增加缺氧的耐受能力。

一般需拉网锻炼两次。第一次拉网,将池中鱼围困在网中后,提起网衣,使鱼在半离水状态下挤轧,经10~20秒钟后放回原池。隔天进行第二次拉网,将鱼移入网箱中,使鱼在网箱中密集,约经2小时左右,再将鱼放回原池中。在鱼密集的时间内,须使网箱在池中移动,并要在箱内不断划水,以免鱼种浮头。如果要进行长途运输,还需要进行第三次锻炼,方法和第二次相同,但密集的时间要比第二次更长,一般在网箱困一夜。出池锻炼要选择晴天进行,锻炼中如遇连续几天下雨,就必须重新进行第一次锻炼。锻炼时,拉网操作要细致,防止鱼体机械损伤,造成死亡。鱼种锻炼前要停食,锻炼后2小时左右就可以投喂。

经过两次或三次锻炼的鱼种,体质已经结实老练,次日即可出塘。出塘时将夏花鱼种进行筛选,筛选效率高,且鱼不宜受伤,常用鱼筛与鱼种规格的关系如下面所示;分规格后,下池培养大规格鱼种或运输到外地。至此,鱼苗(或称夏花)阶段的培育结束。按正常的生产程序,应及时转入大规格鱼种的培育;但在有的地区,特别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因下半年生长期长,鱼苗分养后就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分塘时,鱼苗需用3%~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消毒。

鱼筛筛目与斑点叉尾鮰规格的关系:

1、9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5.8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8克/尾。

2、10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7.0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6.5克/尾。

3、11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1.1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9~1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5~6克/尾。

4、12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2.7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4~16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7~9克/尾。

5、3寸或4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5~18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30~4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10~20克/尾。

6、5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21.5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80~9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30~40克/尾。

7、6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24.3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30~15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65~75克/尾。

相关知识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易饲养、出肉率高等特点。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通威水产良种场2007年于美国引进原种斑点叉尾鮰水花,经多年精心培育与养成,凭借多年养殖经验,结合市场需求,育成大批良种亲鱼,已达繁殖的鼎盛时期。同时,通威水产良种场与四川省斑点叉尾鮰国家级良种场鼎力合作,每年引进全国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家系进行生长培育,不断提高种质优良性。

养殖优势:

1、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老少皆宜。

2、适应性强。可单养,亦可混养。适温范围广,0-38℃均可生存。食性杂,能很好的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3、生长速度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苗可育成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的鱼种;第二年规格可达到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3龄以上可达性成熟。

4、起捕率高。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

1水产养殖生产记录。

3成鱼养殖

斑点叉尾鮰为我国淡水鱼类三大出口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已广泛养殖。斑点叉尾鮰原产美洲,我国湖北、江西等省的气候特点和美国原产地相似,因此养殖比较成功。由于斑点叉尾主要对外出口,出口地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并多以切片形式出口,对商品鱼有一定要求,除质量标准外,对个体大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养殖斑点叉尾除要求提高产量外,还要求提高商品鱼的规格。

3.1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包括做好鱼池消毒、鱼苗鱼种检疫消毒、工具消毒,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做好防范,不能用周边农田使用过的农药水。养殖周期内常用的预防方法为:根据水质、鱼类生长情况,一个周期内可用20-2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两周后用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两周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10月份以后不再使用药物。生产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国家禁止的鱼用药物,渔药使用应按NY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下面列举一下斑点叉尾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3)。

斑点叉尾鮰365养殖技术模式介绍

一、均衡增氧和精准组合投喂紧密结合面积在8亩以上的池塘在主养鱼吃食的投饵区安装微孔增氧机,呈扇形的布局8-10个曝气盘。或者在投料的区域安装两台叶轮式的增氧机。均在投喂饲料的时候提前半小时开启,投料后推迟半小时关闭,以增加或稳定投饵区的溶氧。当叉尾鮰规格达到200g以上后,根据养殖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的口径对饲料的粒径的适口性进行分区投喂。

二、菌藻调控及水质调节在6月份对池塘每月使用1次使用通威饲料伴侣2或饲料伴侣4(使用前2天用通威毒消净对池塘进行消毒)增加浮游植物的繁殖,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为藻类及浮游动物提供营养,为养殖的水产动物提供平衡的生态条件,减少鱼病的发生;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三、鱼病防疫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故应从预防着手,投喂黄芪多糖及增强免疫的保健制剂,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3、细菌性疾病: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A、出血性腐败症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充血,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在养殖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可使用通威菌毒宁和通威菌清交替使用连续2-3天。同时使用通威鱼氟星+通威止血散+通威多维内服5-7天,效果很好,药物添加量按说明使用。

B、爱德华氏病

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味。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方法:外用通威毒消净和菌毒宁交替使用,连续用3天,内服通威鱼菌克+通威芪参散+通威病毒防得住,连续投喂5-7天,用量(按说明使用)。

C、柱状病

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方法:同爱德华氏病的治疗。

4、寄生虫病

一定通过显微镜检查,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的用药,以破坏水体的菌藻平衡。一般常见的有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及斜管虫病。

四、池塘管理开春管理技术休药期管理技术卖鱼前休药1个月(抗生素、杀虫药、消毒药),投喂高品质饲料,加强水质调控。

六、适时出售成鱼每年高温季节时外地的叉尾鮰进入川内的数量都会减少,这时的鱼价基本比其它时间的高,提倡出售“热水鱼”。

斑点叉尾鮰鱼卵、鱼苗的运输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卵、苗种都可以进行运输,而且运输设备和技术条件比较简单,运输成活率高。

1、运输准备

现在交通发达,鱼卵运输重量有限,一般都选择空运,空运快捷、安全,以免影响鱼卵的发育。运前要进行鱼卵检查,看是否发育正常,过大的卵块一般要分切成200~300克/块左右,便于运输(实际上孵化时也要进行卵块分切),以使中央的卵子有机会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2、鱼卵运输

鱼卵收集后,用水将卵块上的污物冲洗干净,再装入盛有清洁水的尼龙袋中充氧。一般运鱼尼龙袋可装鱼卵1.5千克左右,水温20~28℃时,可运输10~15小时。

鱼卵运输水温不能高于30℃,否则会因高温缺氧引起鱼卵死亡。

3、鱼苗运输

鱼苗运输需根据鱼苗不同发育期,采用不同的处理和运输方法。一般而言,未开食的鱼苗,可直接进行包装运输,只要保证溶氧充足,运输不存在技术问题。开食后的鱼苗和大规格鱼种在运输前,需进行拉网锻炼,即使原在网箱养殖的苗种也不例外,经过锻炼才能适应长途、密集运输,鱼苗阶段运输标准详情如下:

(1)当鱼苗规格为带卵黄囊鱼苗时,装载量为5000尾/袋,运输时间为15~20小时。

(2)当鱼苗规格为1.5~2.0厘米时,装载量为3000尾/袋,运输时间为10~15小时。

(3)当鱼苗规格为3.0厘米左右时,装载量为1500尾/袋,运输时间为10小时左右。

(4)当鱼苗规格为4~5厘米时,装载量为1000尾/袋,运输时间为10小时左右。

*尼龙袋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每袋约装8000克水,充氧,外包装为纸箱或泡沫箱;水温在30℃以下。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无公害鱼苗培育的要求是将刚出膜的仔鱼培育到规格为1.35~10厘米后,再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为提高鱼苗成活率,鱼苗进入培育池前,一般要用水泥池或网箱暂养。水泥池以圆形或方形均可,面积1~2平方米,水深0.7~0.8米,可暂养1万~1.5万尾/平方米,水流量以8~10升/分钟为宜。饲料以投喂轮虫效果最好。网箱网目40~50目,高50厘米左右。鱼苗放养密度约1万尾/平方米,暂养时间为4~5天,之后转入池塘进行鱼苗培育。

1、鱼苗培育池:鱼苗培育池要求注排水方便,池埂牢固,底质好、面积1~3亩、水深0.8~1米;鱼苗下塘前15~20天,用生石灰75~150千克/亩彻底清塘消毒。

在鱼苗下塘前5~7天,向培育池中注水70~80厘米,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施肥量为每亩施发酵过的有机粪肥300~500千克或绿肥300~400千克。

2、鱼苗放养:经试水证实毒性消失后,即可放苗,放养量为3万~5万尾/亩。鱼苗下池前要用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3、培育管理: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一般不需加投人工饲料,以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每天投3~4次,投喂时先将饲料加水捏成团状,然后投喂。日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30分钟内吃完为度。整个鱼苗养殖期间,每天要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情况;每7~10天加注过滤后的新水一次,每次加水量约为10厘米,使池水的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便可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

斑点叉尾鮰365养殖技术介绍

一、均衡增氧和精准组合投喂紧密结合面积在8亩以上的池塘在主养鱼吃食的投饵区安装微孔增氧机,呈扇形的布局8-10个曝气盘。或者在投料的区域安装两台叶轮式的增氧机。均在投喂饲料的时候提前半小时开启,投料后推迟半小时关闭,以增加或稳定投饵区的溶氧。当叉尾鮰规格达到200g以上后,根据养殖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的口径对饲料的粒径的适口性进行分区投喂。

二、菌藻调控及水质调节在6月份对池塘每月使用1次使用通威饲料伴侣2或饲料伴侣4(使用前2天用通威毒消净对池塘进行消毒)增加浮游植物的繁殖,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为藻类及浮游动物提供营养,为养殖的水产动物提供平衡的生态条件,减少鱼病的发生;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三、鱼病防疫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故应从预防着手,投喂黄芪多糖及增强免疫的保健制剂,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3、细菌性疾病: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A、出血性腐败症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充血,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在养殖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可使用通威菌毒宁和通威菌清交替使用连续2-3天。同时使用通威鱼氟星+通威止血散+通威多维内服5-7天,效果很好,药物添加量按说明使用。

B、爱德华氏病

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味。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方法:外用通威毒消净和菌毒宁交替使用,连续用3天,内服通威鱼菌克+通威芪参散+通威病毒防得住,连续投喂5-7天,用量(按说明使用)。

C、柱状病

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方法:同爱德华氏病的治疗。

4、寄生虫病

一定通过显微镜检查,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的用药,以破坏水体的菌藻平衡。一般常见的有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及斜管虫病。

四、池塘管理开春管理技术休药期管理技术卖鱼前休药1个月(抗生素、杀虫药、消毒药),投喂高品质饲料,加强水质调控。

六、适时出售成鱼每年高温季节时外地的叉尾鮰进入川内的数量都会减少,这时的鱼价基本比其它时间的高,提倡出售“热水鱼”。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