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组织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答记者问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全国妇联印发通知,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康养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宣传,促进“康养计划”落实落地,加快培养康养服务技能人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同志就“康养计划”出台的背景、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出台“康养计划”的背景。

答: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康养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之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二孩”全面放开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了康养服务从业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

从业态发展现状来看,全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很大;家政服务员尤其是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春节、农忙时节尤为紧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两年来,每年至少需要职业育婴员、保育员近1000万人次;2020年2月,健康照护师作为新职业正式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录。健康照护师可在家庭、养老机构、社区等场所,承担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病患者和残障人士健康照护与生活照料双重职能。与此同时,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000多万,对养老照护、康复护理的需求也很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康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工作。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养老护理体系。2019年5月,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支持大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出台加强康养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提升、职业发展保障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加快培养康养服务技能人才,加大康养从业人员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问:目前,康养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什么?

答:康养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业意愿低、人员流动性大。近年来虽然市场供不应求,但照料护理服务业仍存在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的局面。从业人员没有职业归属感、流动过于频繁。二是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现有照料护理从业人员大都出生在60、70年代,80、90年代出生人员少。调查显示,成都市超过70%的家政服务员年龄超过45岁,25岁以下的家政服务员不足1%,行业老龄化趋势严重,急需补充新人、年轻人。三是专业化人才缺口明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者对于照料护理行业的要求明显提高,除了洗衣、做饭、保洁、育儿等基本服务外,部分家庭还需要从业人员提供专业育儿、早教、膳食搭配、室内美化等更为专业的服务,有的家庭还希望从业人员能充当“管家”、“助手”等角色。而当前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偏低,难以满足专业化的需求。四是服务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总体来看,康养服务人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存在服务不规范、信誉缺乏等问题。有些照料护理服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与雇主互不满意。部分企业招聘家政服务员较为随意,不经培训直接上岗,大多数家政企业没有建立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机制,导致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

问:“康养计划”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康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围绕做好“六稳”工作,服务落实“六保”任务,聚焦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康养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坚持培训先行、人人持证,大规模、高质量开展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工作体系,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能高超、服务优质的康养服务技能人才。

主要目标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521”:在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次以上;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在全国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标准、培训师资和教材建设,不断提升康养培训基础能力。

问:“康养计划”在健全康养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康养计划”在健全康养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方面出台了一整套“组合拳”措施。主要有:

一是建立康养服务人员培训制度。建立以地方政府为工作主体,有关部门协调支持,院校、企业、社会团体、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为实施载体,适应康养服务市场需求和人员就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康养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扩大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招生和培养规模。加强康养服务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兴办培训实训机构。

二是全面提升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强化康养服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并将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从业规范、质量意识、健康卫生等要求和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加强失能失智人员照护、老年人照护、康复护理服务、饮食起居照料、生活家务料理、婴幼儿照护、儿童照护、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

三是健全康养服务培训标准体系。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最新行业企业考核评价规范开展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开发全面系统、简便可行的培训课程。对基础性、易操作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发通用速成教材,帮助入职者尽快掌握职业技能要求。指导院校和培训机构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层次、模块化、高质量的技能课程体系。引导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校企合作,推行“职业培训包”和“工学一体化”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

四是大力培育康养服务企业和培训机构。支持健康照护、养老、家政、托育服务等企业发展,推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探索以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为主体,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家政劳务输出基地等。鼓励和支持有关职业院校开设康养相关专业,强化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训,加强高层次、综合性专业人才培养。

问:“康养计划”在促进康养服务人员职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职业发展是每位劳动者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康养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康养计划”还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是开展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评价。紧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康养服务新职业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做好康养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畅通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五级至一级(初级工至高级技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对经评价认定合格的,纳入证书查询系统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推进评价认定信息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共享,为康养服务人员培训、使用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要严格证书管理,加强评价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评价质量和效果,防止乱发证和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

二是加强康养服务人员激励保障。加大康养服务人员的激励力度,强化政府激励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从业人员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开展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可适当向康养服务人员倾斜。鼓励市场主体建立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与职业技能等级和服务内容、时间、难易等挂钩机制,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鼓励家政服务员通过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记录,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信用良好的家政服务员。加强对康养服务人员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关心关爱,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是广泛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按照有关规定对获奖选手予以奖励,并晋升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组织开展面向“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的职业技能竞赛,将有关康养服务类职业(工种)作为竞赛项目,引导和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从事康养相关职业。推动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等项目的竞赛标准转化为职业教育培训标准和课程,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

问:康养计划对做好组织实施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份部署,九份落实。组织实施是落实好康养计划的重要一环。康养计划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加强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把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实施,建立地方政府主导,人社、民政、财政、商务、妇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将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纳入各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同步进行部署、落实、督导和考核。

二是加大培训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将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育婴员、保育员等作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按规定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所需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按规定落实好生活费补贴政策,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不得以地域、户籍、年龄、缴纳社保等为前提条件,限制上述人员参加培训并享受培训补贴。

三是加大宣传和推动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培训计划和从业人员待遇政策解读服务,提高政策知晓度。注重培育全国知名劳务输出地,打造康养服务人员劳务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媒体,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不断增强康养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岗位吸引力,鼓励引导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