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既是人们童年记忆中的美味野果,也是一味中药材。因种植效益高,市场行情好,近年来,很多种植户将野生覆盆子驯化进行人工种植,其种植规模发展迅速。
2016年至2017年,覆盆子行情一路走高,青果晒干后的收购价涨至上百元一斤,巅峰时期价格达每公斤340元左右,价格高涨势头在2018年被“腰斩”。今年覆盆子价格再度“腰斩”,青果(晒干)收购价格每公斤20元至50元不等,部分地区青果(湿)收购价每斤仅4.5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产能扩张过快致价格暴跌
覆盆子对土壤、技术要求不高,可用本地野生品种扦插繁殖,山地、平地都可种植;投入少,除采摘成本比重高,其他土地租金、设施设备等支出少,果实采摘后干燥操作,也仅需太阳之下暴晒3天左右即可;产出快,种植15个月后就可结果,第一年亩产量低些,约20公斤,第二年可产40公斤,第三年达80公斤。
因此,自从覆盆子火起来之后,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张,给市场行情走势埋下了隐患,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2、中药覆盆子有“李逵”还有“李鬼”
原来,按照新药典的规定,所谓“李逵”,就是指官方正统的覆盆子——掌叶覆盆子;而山莓、树莓等品种的覆盆子,由于不含鞣花酸和山奈酚这两种物质,因此就成了“李鬼”,不能算作官方正统的覆盆子。
当然,由于身份不同,掌叶覆盆子和山莓、树莓的价格也有着巨大的差别,掌叶覆盆子的干货能卖到100元/斤,山莓、树莓的干货只能卖到7-8元/斤。不过,从外形上来看,掌叶覆盆子与山莓、树莓之间很难分辨,市场上也经常会出现用后者冒充前者的情况,这对正统覆盆子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进入水果圈后,虽然掌叶覆盆子的鲜果果型大于树莓、山莓的鲜果,但外型区别不大,口感也几近相同,毫无竞争力,导致价格一跌再跌。
农民想要种植网红农产品
这3个建议请收下
不管是掌叶覆盆子还是山莓、树莓,从山间小野果走到大规模栽培种植,都是因为大家曾经以为它一定会前景“繁荣”。可事后回想一下,这繁荣是网络的繁荣、宣传下的繁荣。与其说覆盆子“跌落神坛”,不如说它“从未成神”。
在覆盆子出现之后,类似的网红水果还在一批又一批地出现。面对这样看似前景火爆的农产品,广大种植户应该如何权衡呢?下面给出3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昙花一现”的农产品不要碰
大家还记得冬虫夏草、玛咖吗?这种炒作起来的东西只会“昙花一现”,炒的人赚个盆满钵满就撤离了,留下的烂摊子还需要广大种植户来承受。因此,这样的东西最好被碰。
2、可以第一个“吃螃蟹”,但要慎重“养螃蟹”
有人会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赚钱,提前入手才能更早致富。”当然,这种螃蟹可以吃,但只可浅尝不可贪多,不然容易伤身。种植业也一样,少种点可以卖个新鲜,一定要控制种植规模,千万不可盲目扩大。有时种植规模大了,风险自然也会更大。
3、面对“前景广阔”的种植项目,要时刻保持理智
种植业没有暴利,不管怎样,大家都要坚信这个原则。如果有人忽悠你说,随便种点就能“亩入10万元”,那可一定要当心。覆盆子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它的价值我们要肯定,或许当热度退去,以后它可能还会再次迎来涨价,但再一次涨价时,也希望大家要理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