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原则:越冬茬选用抗寒性状较好的品种,而且容易稼接耐低温弱光的产量较高的品种,如516黄瓜、506黄瓜、津优31号、裕优3号、绿冠、津春3号、津研2号、4号等品种;早春茬和秋延后栽培的品种选用耐高温、品质较好的品种,如津优1号、2号、3号等品种。津优2号、3号、5号、21号可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三大病害;早青2号、中农2号、津杂1号、3号,津研7号等品种比较抗疫病;而中农13号较抗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越冬茬8月底9月初下种育苗,早春茬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下种育苗,秋延后一般在7月中下旬下种育苗。
二、营养土配制技术
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基质要求营养合理、透气性好,土团坚实度适中的基质。多年试验采用:60%蛭石+35%用VT菌为腐熟剂的腐熟鸡粪+5%炉渣灰(草炭)的营养基质,黄瓜苗长势良好,抗病性较强。
三、种子处理及播种技术
黄瓜侵染性病害,30%以上是由种子带菌而传病的,如炭疽病、黑星病、黑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因此播种前对种子消毒是至关重要的。对种子消毒方法较多,其中热力杀菌方法较为常用,易操作、杀菌谱广等优点。
热力杀菌具体做法:先将黄瓜种子浸入室温水中预浸4小时,捞出后浸入55℃热水中,利用热力杀菌消毒15分钟,然后捞出投入凉水中冷却降温,再转入催芽或播种。
催芽方法:浸种后的种子用干净的湿纱布包好,外面包上拧干的湿毛巾,置于25-30℃地方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2次,淘洗后继续催芽,在25-30℃的温度下16-20小时即可发芽,可分批拣出已经发芽的种子播种或放置在5-8℃的条件下,等全部出齐后一起播种。
四、砧木及播种时期选择
嫁接是取植物的一部分枝或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培育成为1株新植株的育苗方法。嫁接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抗逆性,尤其是对土传病害有高抗性或免疫力,而且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剪取的枝或芽称为接穗,被接的植物称为砧木,嫁接后利用砧木较为发达的根系可以有效克服黄瓜连作障碍。
目前黄瓜嫁接栽培中可以较好利用的砧木有黑籽南瓜、南砧1号等,而应用最多的是黑籽南瓜,黑籽南瓜具有耐短日照,可抗低温的习性,在越冬茬和早春茬黄瓜生产中有较多的应用。
嫁接方法目前应用的主要为靠接、顶插接、去根嫁接扦插、水平扦插。嫁接方法不同砧木和接穗的播种期也不一样。靠接时,接穗宜大,黄瓜可比黑籽南瓜早播4—6天:顶部插接时,接穗宜小,黄瓜可比黑籽南瓜晚播3—5天。
五、嫁接后的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都应迅速栽植,栽植后1次浇足稳苗水,然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1公分左右。嫁接后温度控制在23—28℃,嫁接后的前10天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10天后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嫁接前5天,在阳光较强时进行遮阴,随时间的延长加强通风炼苗,并注意摘除砧木侧芽。
六、土壤消毒
对于多年种植的蔬菜的棚室,可在夏季用生石灰和铡碎的麦秸或稻草进行淹水消毒。具体方法:每666.7平方米施生石灰100公斤,深翻土壤达40公分左右,混合均匀后进行灌水,覆盖地膜,密闭棚室15天,但要保持水层在10公分左右。此方法可防治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对黄瓜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也有一定防治作用。
对于病害严重的棚室,可在定植前密闭大棚后,按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加500克锯未,拌匀分放多处,点燃熏闷24小时,放风晾棚1—2天。
七、棚膜选择及管理
对于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棚室膜的选择宜用聚乙烯紫光无滴膜,该种棚膜可提高棚室温度,而且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另外,在栽培过程中棚膜上要注意清除尘土,以提高透光率进而提高棚室内温度。
八、施肥
每生产1000公斤商品瓜约需氮3千克纯氮、五氧化二磷0.7千克、氧化钾3.5千克左右。在有机栽培中,由于不施用化肥,因此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由牛粪和鸡粪和农作物秸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将C/N调至30左右、水分在55%左右,添加一定量的VT菌剂充分混合发酵腐熟20天,当C/N降至20左右时视为完全腐熟,可以施用。一般基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量为6.8方。追肥使用VT菌剂完全腐熟的鸡粪,追肥量可多次少量,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总量为每667平方米施500公斤腐熟鸡粪。
九、定植
定植期要求白天气温在25—28℃,白天地温在20—25℃,夜间地温在12℃以上,实行宽窄行方式栽植,宽行一般70—8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株株25厘米。高畦覆腊栽培,定植后覆膜,实行膜下暗灌。定植后在黄瓜生长过程中,使用200倍的竹醋液灌根,灌根后可促进黄瓜的叶片、茎粗和株高的生长,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
十、定植后的温湿度及光照控制
实行温度控制可使黄瓜地上与地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平衡,因此对棚室进行温度控制对黄瓜生长作用巨大,一定的温度也可对某些病虫害起到促进与抑制作用。在黄瓜栽培中温度控制到,白天室温在25—32℃,前半夜16—18℃,后半夜为10—12℃;也可根据黄瓜生长控制温度,定植初期,可适当提高棚室气温,一般开始结瓜时,或未结瓜时可适当降低温度,当结瓜较多时可适当提高温度。
定植初期大硼湿度可稍高,可控制相对湿度在90%左右,随着黄瓜的生长,可逐渐降低湿度,在黄瓜结瓜期可保持相对湿度在85%左右,中午及时排风降湿。阴雨天不浇水,选用晴天上午,当棚室温度达20℃左右开始浇水。生长中后期保持小水勤浇,浇水时实行膜下暗灌。浇水后及时放风除湿。
光照下限1万勒克斯,上限为5.5勒克斯。棚中小瓜少要创造低温弱光短日照环境诱生幼苗,当植株多瓜时要创造高温强光长日照环境以增加产量。光照强可进行遮光处理,光线弱可增加照明灯,挂反光幕(膜),增加光照。
十一、定植后的肥水管理
黄瓜属于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同步生长发育型蔬菜,灌水与施肥要结合起来。黄瓜生长快、结果早、结果多、产量高,需肥量较大,但黄瓜的根系分布浅,吸肥力弱,又不能忍耐高浓度的土壤溶液,否则容易“烧苗”。因此在黄瓜生育过程中要多次施肥,每次施肥量要小。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第一次追肥在还苗后进行,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100公斤腐熟鸡粪,然后浇水。第二次追肥在根瓜膨大期,每667平方米施150公斤腐熟鸡粪,然后浇水。在根瓜摘除后第三次施肥,每667平方米施150公斤腐熟鸡粪,然后浇水。以后追肥的量要少,大约为每次50公斤腐熟鸡粪。减少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提高果实品质。
十二、授粉
黄瓜为雌雄同株虫媒异花授粉作物,不经授粉、受精同样可以结实,因此不需对黄瓜进行授粉。
十三、植株管理
吊蔓:当黄瓜定植后大约15天左右,开始吊蔓。
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瓜秧枝叶繁茂,极易长出侧枝,对侧枝的去除与否及去除多少,留多少可视栽培密度,及长势而定,若长势弱密度低,可多留,反之,少留或不留。最好将植株基部5节以内的侧枝除去,5节后的侧枝结一条瓜,瓜后留2叶摘心。这样处理可提高产量,对主茎的生长也无大的影响。
及时摘除老、病叶,雄花、卷须,并将化瓜、病瓜,弯瓜、畸形瓜摘除,以减少植株养分消耗。
十四、高温闷棚
高温闷棚可防治黄瓜霜霉病,闷棚前一天要浇水,选择晴天中午闭棚升温,使黄瓜生长点部位温度迅速升到42-45℃,保持2小时,以钙化病斑,然后从棚的上部开始缓慢放风,慢慢降低棚内温度,当降至25℃时再闭棚,10天左右可再处理一次。但要注意闷棚前温度计要校正准确,并且把温度计水银区挂在与黄瓜主茎生长点相平行的位置。
十五、棚室增温技术
冬季大棚由于温度较低,为使作物正常生长可人工增加保温措施,如在冬季使用草苫保温,但要注意在冬季由于光照时间短、温度低,可适当早盖早揭草苫,在结瓜前期可适当晚揭草苫,创造短日照环境,促生雌瓜分化;在寒泠季节在草苫外再铺盖一层膜保温,如有必要可在棚室内再架一层保温膜,提高棚室温度,傍晚以盖后1小时棚室温度在18℃左右,后半夜温度不高于13℃为宜。连阴天也要揭苫见明,晴天勿大通风,以免闪秧,连阴天弱光可叶面喷施VT菌1000倍水溶液,放晴天后逐渐通风。
十六、病害防治技术
有机蔬菜栽培病害防治技术可分为预防技术和治疗技术。
1.预防技术
有机蔬菜生产不仅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要培育健康的蔬菜,以增强其抗病性,这是防病的关键。可从品种选择、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培育壮苗、轮作间作及营养平衡等措施入手,调节蔬菜的健康。从品种上尽可能使用本地品种,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的特点及病害发生的种类有选择性的选择抗病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及包衣种子。土壤消毒可在夏季高温时节,在浇水后的棚室内铺设地膜,利用日光加热土壤,可以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石灰处理,每667平方米使用石灰50-100公斤深翻土壤中,可以防治黄瓜疫病、细菌性角斑、根结线虫病等。种子处理可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菌及虫卵,另外间作、轮作也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2.治疗技术
黄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等。
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首先用高锰酸钾浸种消毒,可使病原微生物失活,有效防治霜霉病;霜霉病流行往往需要一定的温度或湿度,可通过调节温湿度等手段,控制小环境,抑制霜霉病的发生。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可用硫磺熏蒸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进行防治,如环境条件不适合闷棚也可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1:1:250倍波尔多液药剂预防,注意要每6-7天喷施一次,连续3次,可预防治疗霜霉病的发生:也可采用50-100倍液的竹醋液抑制黄瓜霜霉病孢子的萌发,防治田间黄瓜霜霉病。碳酸氢钠500倍水溶液在霜霉病发病初期每3天喷施一次,连喷5-6次也可收到不错的效果。叶面喷施500-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可以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在苗期使用800-1000倍液,在生长后期使用500-800倍液,每5天使用一次,连用3-4次。使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喷雾防病时,要注意土壤是使用地膜覆盖的,否则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造成影响。
黄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灰霉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 危害蔬菜的茎、叶、花、果,造成烂苗、烂花、烂果,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或灰褐色霉层。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到脐部成水渍状,花和幼苗褪色,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花、烂瓜及病卷须落在茎叶上引起茎叶发病。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30℃或低于4℃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棚内湿度大,结露,吐水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首先要在黄瓜生长期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带出棚室外,并进行深埋或集中沤制,此方法可减少灰霉病的侵染源和大量的病残体,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对保护地进行深翻,将病残体埋入土壤下层,减少越冬病源。然后加强管理,清除棚面尘土,增强光照,加强通风,降低棚室湿度,减少结露和吐水,注意保温,上午适当晚放风,使棚室温度达33℃,下午放风,增强抗病力,抑制病菌的生长。在病害发病初期,也可喷施500倍的碳酸氢钠水溶液(配制要用清水,不能使用热水,要用清洁水,防止碳酸氢钠分解而失去杀菌效果,要随配随用,不要与其它杀菌剂混用),每3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5-6次。
黄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高温高湿易发病,相对湿度达90%潜育期仅为3天左右,湿度低于54%时不发病。温度22-24℃发病最重,30℃以上,8℃以下停止发病。通风不良,氮肥偏多,灌水过量,重茬,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株,无病果留种,种子用55℃温水浸泡15-20分钟。加强通风,降低湿度,使棚室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实行3年以上轮作,清除病残组织,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用0.2%小碳酸氢钠水溶液喷雾,5-6天喷一次,连喷4次,也可在黄瓜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波尔多液喷雾,每7天喷一次,连续3次,均对黄瓜炭疽病的发生和控制起到良好的效果。
黄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治:
黄瓜植株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其中以叶片为最多,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白粉病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容易发生。发病早危害重,损失大。
防治方法:首先实行轮作,加强管理,清除病残组织,选用抗病品种。棚室种植前,用硫磺粉和锯未点燃熏蒸闷棚,可杀死棚室内残留的病原菌;在黄瓜生长的中后期,在大棚内挂硫磺熏蒸罐熏蒸,每667平方米挂8-10个,进行加热让硫磺由固体变为气体挥发,进行杀毒,可抑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0.2%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喷雾防效良好,每3天喷施一次,连喷4次,可有效防治白粉病的发生。经多年试验用乳化植物油300倍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
黄瓜疫病的综合防治:
黄瓜疫病又称疫霉病,农民叫死秧。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常引起大片死秧。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而逐渐干枯呈秃尖状。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部枯死。土传,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借风、雨、灌溉水传播。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用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换根,在防治疫病发生的情况下,也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具体方法,将黄瓜种子在室温下浸泡3-5小时,然后加入种子体积3-5倍的热水,保持水温50-55℃约20分钟,取出涝出催芽播种;高畦地膜覆盖栽培,苗期控制灌水,结果期见干见湿,不要大水漫灌,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在黄瓜疫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1:1:250倍波尔多液药剂预防,注意要每6-7天喷施一次,连续3次,可预防治疗黄瓜疫病的发生。
黄瓜细菌性角病的综合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存在于种子内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存活期1-2年,可通过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从气孔、水孔、伤口处侵入。发病适温24-28℃,发病相对湿度为70%,低温、高湿易发病,昼夜温差大,结露重时间长,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具体方法,将黄瓜种子在室温下浸泡3-5小时,然后加入种子体积3-5倍的热水,保持水温50-55℃约20分钟,取出涝出催芽播种;用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在黄瓜角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1:1:250倍波尔多液药剂预防,注意要每6-7天喷施一次,连续3次,可预防治疗黄瓜疫病的发生。叶面喷施500-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可以防治黄瓜角斑病的发生,每5天使用一次,连用3-4次。
十七、棚室害虫防治技术
1.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
黄瓜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四小害虫(蚜虫、白粉虱、斑潜蝇、蓟马)。物理的方法常用的是耕翻土地,破坏害虫栖息环境,同时机械损伤部分害虫;另外,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一般要求在棚室的放风口设置40目以上的防虫网,对防治白粉虱、蚜虫等小害虫有效。在棚内,根据害虫的趋光性张挂黄扳,蓝扳。黄扳对白粉虱、蚜虫防治效果较好;蓝扳对蓟马的防治效果较佳。每667平方米挂40张黄扳,可杀死一定量的害虫,蓝扳的悬挂量一般每667平方米15张左右为宜,张挂黄扳、蓝扳后在白天的中午轻轻摇动植株,或在农事操作时对植株产生的振动,使防治效果更佳。
高压汞灯:200W或400W高压汞灯,波长为320—580nm,置于开阔地,对斜纹夜蛾、金龟子、蝼蛄、小地老虎等害虫有强烈的诱集作用。
银色塑料薄膜作为地膜覆盖,对有翅蚜虫、潜叶蝇、黄条跳甲类等均有很好的驱避效果。
2.害虫的治疗技术
有机黄瓜栽培的病虫害防治是以生物防治为核心,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应急手段的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在物理防治方法效果不佳时可采用生物方法和药剂防治方法。
对于地下害虫可采用每667平方米用麦麸2.5公斤,炒香拌糖、醋、敌百虫各0.5千克,由报纸垫底,傍晚分放在10多处诱杀地下害虫,早上及时捡虫并消灭,最后把报纸及杀虫剂收出棚外。
利用害虫天敌:利用赤眼蜂、瓢虫、草蛉和丽蚜小蜂等进行害虫的防治。
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不是人工合成的单一化学物质,而是多元的天然物质,其分解具有分解迅速、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用0.36%苦参碱水剂防治红蜘蛛、叶蟥、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夜蛾及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除虫菊素乳油对害虫有较强的触杀、胃毒作用,可防治蚜虫、螟虫等。在天然除虫菊中添加200倍竹醋液,防治效果更加显著有效。
花椒液:花椒50克,加水500克左右在锅内加热煮沸,熬成250克的药液,使用时加水6~7倍喷洒,防治白粉虱、蚜虫和蚧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