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蓖麻蚕饲养过程中的选用良种、蚕种催青、收蚁、合理给叶、消毒防病、小蚕的饲养、大蚕的饲养、眠起蚕管理、上簇采茧等技术进行总结及对农户饲养蓖麻蚕的经济效益和蓖麻蚕茧皮回收加工进行效益分析。
[关键词] 蓖麻蚕 饲养技术 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05-02
桑蚕、柞蚕、蓖麻蚕是当今被人工完全驯化成功利用的三种吐丝类经济昆虫。蓖麻蚕主食蓖麻叶,具有发育快、龄期短、蚕体健、易饲养、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饲养1盒蓖麻蚕卵(约1万粒)可收茧25千克,除茧壳作为丝织品原料外,还有鲜蛹18千克、蚕沙100千克均可综合利用。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广种蓖麻、多养蓖麻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饲养技术
木薯蚕品种根据其幼虫肤色、血液、斑纹等特点,大体可分为5大类型。蓝皮类型属白血系,如申蓝、蓝皮等品种;素白类型属白血系,如素白品种;花白类型属白血系,如花白、小花白品种;白黄类型属黄血系,如白黄、桂B、高白等品种;花黄类型属黄血系,如花黄、南宁一号等品种。目前,广西生产上推广的木薯蚕品种有:白黄、南宁一号(简称南一)等。这些优良品种抗逆性强,耐高温,食叶快,茧形大而白,丝质较好,茧层率达15~16%,~,深受蚕农欢迎。
木薯蚕是多化性的绢丝昆虫,蚕卵产下后,在22~28℃、干湿温差1~2℃的环境中,经8~10昼夜即孵化成蚁蚕。当温度低于 20℃或者高于30℃时,就需要加温或者降温,保证胚子正常发育。蚕种在催青过程不要接触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室内要保持昼明夜暗的自然光线;防止鼠、蚁为害;蚕种转青后次日出蚁,应做好收蚁准备。
由于木薯蚕具有附着力强的****性,收蚁时不能采用打落法或羽收法,应采用叶引法、纸收法和倒卵法。蚕卵宜在上午5~6时见光,8~9时大部分已孵化完毕,在10时左右收蚁给叶,夏秋季气温高,应提早1小时收蚁。
合理给蚕喂叶就是既要保证蚕儿充分饱食,又要节约用叶。
每天给叶次数:用防干纸或无毒有孔塑料薄膜育的小蚕(l~3龄),每天给叶3~4次;大蚕期(4~5龄)每天给叶4~5次。若遇高温干燥天气,宜薄饲多餐,适当喂给水叶。收蚁及各龄起蚕饷食时喂叶应给簿些,随着蚕体增大,每次给叶量逐渐增多;盛食期过后,给叶量逐渐减少。5龄蚕盛食期食叶量大,每次给叶后应注意补叶。饲养一盒木薯蚕各龄所需鲜叶量和蚕座面积见下表:
蚕前彻底扫、洗、晒蚕室、蚕具后,用有效***1%的漂白粉液或2%的甲醛溶液进行浸溃、密闭消毒;蚕期坚持洗手换鞋的卫生防病制度,定期用漂白粉、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一个蚕期结束后用蚕前消毒药物、范围对象进行蚕后消毒,杀灭潜伏的蚕病源,减少下一个蚕期蚕病的发生。
。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