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
CultureandPropagationofAquaticAnimal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64(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
学分:4.0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的生物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主要讲授了水产动物养殖的生物学原理、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水产动物增养殖科研、生产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水产动物养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课件(ppt文档、录像)、实验课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第一篇总论
绪论
第一节水产动物增养殖业概述
第二节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概况
第三节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重点与难点: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存在问题。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养殖水产动物的主要种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及优缺点。
了解
第一章池塘生态学
第一节池塘生态学
①池塘的物理因子;②池塘的化学因子;③池塘的生物因子;④池塘的食物链与物质循环;⑤池塘生态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水产动物养殖的几种方式
①粗养;②半精养;③集约化精养。
第三节池塘的管理
①老化池塘的更新;②酸性池塘的治理;③杂藻的清除;④有害生物的除治。
第四节饵料生物的培养与饲料配制
①饵料生物的种类;②饵料生物的培养;③配合饲料的配制。
第五节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
①水质的调控方法;②底质的调控方法;③增氧机与充气机的原理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三种养殖方式的优缺点、池塘理化及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池塘饵料生物的种类及培养方法、配合饲料配制的原则、基础生产力、次级生产力的概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练掌握池塘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养殖管理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技术、饵料培养技术。
掌握
第二篇各论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第一节我国的鱼类资源
①内陆土著淡水鱼类;②过河口洄游鱼类及河口半咸水鱼类;③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④沿海海水鱼类;⑤我国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第二节养殖鱼类的选择和食性
①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能;②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鱼的食性。
第三节鱼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
①主要养殖鱼类生长的特点;②主要养殖鱼类的繁殖;③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重点与难点: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了解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了解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鱼类性腺发育规律
①鱼类性腺发育基本规律;②卵巢精巢的形态结构和分期、性腺的成熟过程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第三节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影响
营养、温度、盐度、光照、水流
重点与难点:鱼类繁殖的生物学、生理学、等基础知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鱼类性腺发育规律;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掌握
第四章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第一节草鱼、青鱼、鲢、鳙、鲮的人工繁殖
①亲鱼培育;②催情产卵;③孵化;
第二节鲤、鲫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①鲤鱼的人工繁殖;②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③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重点与难点: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主要养殖鱼类青、草、鲢、鳙等品种人工繁殖技术。
掌握
第五章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第一节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①鱼类的发育阶段;②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的种类和质量鉴别;③鱼苗的食性、生长和在池塘中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鱼苗的培育
①池塘选择、整塘和清塘;②鱼苗下塘技术及接运工作;③鱼苗培育及管理;
第三节鱼种的培育
①鱼池条件;②施肥;③夏花放养及鱼种饲养管理方法;④1龄鱼种质量鉴别。
重点与难点:鱼类苗种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规格的关键生产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鱼类苗种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和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规格的关键生产技术。
掌握
第六章池塘养鱼
第一节食用鱼养殖概述
①食用鱼养殖技术经济考核指标;②养殖周期。
第二节池塘条件、鱼种,混养搭配和饲养管理
①池塘条件与改造清整;②鱼种规格、来源及放养时间;③池塘施肥与投饵;④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内容和水质管理。
重点与难点:八字精养法之间的关系,池塘养鱼的生产及管理技能。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池塘条件、鱼种,掌握混养搭配和放养密度、轮捕轮放与套养鱼种、施肥与投饵、饲养管理。
掌握
第七章工业化养鱼
第一节工厂化养鱼的概况
①传统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②工厂化养鱼的优点;③世界工厂化养鱼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工厂化养鱼的主要类型
①自流水式养殖;②开放式、封闭式循环水养殖;③温流水养殖。
第三节工厂化养鱼设施的基本要求
①养鱼车间选址;②温室结构、养鱼池系统;③加温、供热、增氧、供电和监控系统。
第四节工厂化养鱼的饲养管理
①饲养鱼类的选择;②养鱼池的容纳密度、流量的调节;③饵料投喂、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
重点与难点:工厂化养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及管理技能。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工厂化养鱼设施的基本要求和工厂化养鱼的饲养管理。
掌握
第七章甲壳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体壁
①体壁结构;②功能。
第二节神经系统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交感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③感觉器官的种类及功能。
第三节消化系统
①消化道及消化腺的组成;②肝胰腺的概念、分化、功能;③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第四节呼吸系统
①鳃的种类、结构;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节循环系统
①开管系统的概念;②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③血液的主要成分、功能及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排泄系统
①小鄂腺、触角腺的构造;②甲壳动物排泄的特点。
第七节生殖系统
①雌、雄性系统的组成;②
第八节肌肉系统
①躯干肌、附肢肌的组织结构及功能;②虾、蟹肌肉系统的区别
第九节内分泌系统
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非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③主要神经内分泌产物的特点及功能
重点与难点:甲壳动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并清楚其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差异。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经济甲壳动物身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掌握
第八章甲壳动物的繁殖
第一节性征与繁殖方式
①几种重要经济甲壳动物的第二性征及雌雄鉴别;②虾蟹繁殖方式的特点
第二节胚子与性腺发育
①虾蟹精子的形态与发育;②虾蟹卵子的形态与发育;③虾蟹卵巢发育的分期;④影响性腺成熟的因素。
第三节产卵
①虾蟹产卵活动的特点;②产卵量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受精与胚胎发育
①虾蟹的受精过程;②虾蟹胚胎发育的过程。
第五节幼体发育
①虾蟹幼体发育的过程;②变态发育的概念;③幼体发育各阶段的名称与特点。
第六节繁殖与环境
盐度、温度、光线、水体组成、重金属等环境因子对虾蟹繁殖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卵巢分期的依据、幼体发育的分期、环境因子对虾蟹繁殖的影响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悉虾、蟹的繁殖方式与特点,了解精子及卵子的发育及受精过程,了解环境因子对繁殖活动的影响规律。
掌握
第九章甲壳动物的生长
第一节蜕皮
①蜕皮的作用;②蜕皮的过程及分期;③蜕皮活动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生长
①测量虾蟹生长的指标及计算方法;②影响生长的因素。
第三节自切与再生
自切与再生的特点与生物学意义。
重点与难点:蜕皮的过程与分期,蜕皮及生长的影响因素、肥满度的概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悉虾、蟹的生长特点,掌握与生长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掌握
第十章甲壳动物的饵料与摄食
第一节食性与饵料组成
①虾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食性变化;②影响饵料组成的因素。
第二节摄食
虾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时期的摄食行为特点、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虾蟹饵料组成、摄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悉虾、蟹的摄食行为特点,了解几种重要养殖虾、蟹的饵料组成。
掌握
第十一章经济甲壳动物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第一节苗场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选址条件;②基本设施与功用。
第二节育苗用水的处理
①正常水源的处理;②盐度的调整;③酸碱度的调整;④重金属盐的调控;⑤消毒;⑥有害生物的处理。
第三节亲体培育
①亲体的年龄和规格;②培育条件的建设;③促熟;④精荚移植技术。
第四节产卵与孵化
①产卵类型与方式;②洗卵及卵子消毒;③受精卵的孵化。
第五节育苗池内环境因子的调控
①主要养殖虾蟹苗种生产控制的环境要素;②水温;③盐度;④PH值;⑤自身污染的调控;⑥泛池的原因及处理;⑦浮游生物的监测与控制;⑧换水的作用和方法;⑨充气的作用和方法;⑩光线的作用与调控。
第六节虾蟹幼体的营养
①幼体的摄食习性;②幼体的营养需要;③常用饵料的饲用效果与评价;④投喂方法。
第七节虾蟹幼体常见病与防治
①病毒病;②细菌病;③真菌病;④投喂方法。
第八节日常管理工作
①受精卵胚胎发育的检测;②幼体数量的测定;③幼体健康诊断;④环境因子的检测。
第九节出苗与计数
①出苗的时机;②计数方法。
重点与难点:育苗池水质调控的方法、洗卵消毒的方法、育苗中常见饵料的特点与作用及幼体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虾蟹育苗管理中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包括亲体选择、人工授精、幼体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
掌握
第十二章对虾的养殖
第一节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的生物学
①形态构造;②生态习性;③繁殖习性。
第二节对虾的苗种生产
①育苗前的准备工作;②亲虾培育;③产卵与幼体培育。
第三节对虾的养成
①养成方式;②放养前的准备工作;③虾苗的选择;④分段养殖技术;⑤放养;⑥投喂管理;⑦其它管理;⑧收获。
重点与难点:对虾的生态习性、各期幼体的培育技术、各种养成方式的优缺点、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成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对虾的生态习性、养殖管理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亲虾选择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分段养殖技术、投喂管理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
掌握
第十五章蟹的养殖
第一节河蟹、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
①生活史;②生态习性;③繁殖习性。
第二节蟹的人工育苗
①自然海水育苗;②人工海水育苗。
第三节池塘养蟹
①蟹池建造;②蟹种分段培育;③成蟹养殖;④日常管理。
第四节蟹苗放流与资源保护
①放流注意事项;②蟹种分段培育;③成蟹养殖;④日常管理。资源保护现状与措施。
重点与难点:蟹的生态习性、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分期、河蟹的人工育苗要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蟹类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蟹养殖管理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人工育苗技术、分段培育技术及水质管理技术,了解蟹与对虾在生态习性和繁殖习性方面的差异。
掌握
第十六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第一节贝类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贝类的外部形态
①贝壳;②外套膜;③头部;④足部;⑤内脏囊
第三节贝类的内部构造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循环系统;④排泄系统;⑤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⑥生殖系统
第四节贝类分纲概述
①无板纲;②单板纲;③多板纲;④双壳纲;④掘足纲;⑤腹足纲;⑥头足纲
重点与难点: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特征,贝类的呼吸、消化、循环、生殖、神经、排泄系统的特点,贝类各纲的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贝类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特征。
掌握
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第一节贝类的地理分布
①贝类的水平分布;②贝类的垂直分布
第二节贝类的生活习性
①贝类的生活环境;②贝类的生活类型
第三节贝类的摄食和食性
①贝类的摄食方式;②贝类的食性
重点与难点:贝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点,生活方式、摄食方式及各自的主要食物,食性的种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贝类分布特点及主要的生活习性。
掌握
第三章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第一节贝类的繁殖习性
①性别与性变;②繁殖方式;③产卵习性;④繁殖季节
第二节生殖腺发育与配子发生
①贝类的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②贝类生殖细胞的发生、贝类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贝类的个体发育
①受精过程;②胚胎发育;③幼虫发育;④稚贝;⑤影响贝类发育的因素
第四节贝类的生长
①生长发育;②生长限度与寿命;③测定贝类生长的方法;④影响贝类生长的因素
重点与难点:贝类性变现象,繁殖方式、性腺发育周期,生殖细胞、胚胎和幼体的发育周期,贝类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贝类生长类型及主要影响因子。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贝类的繁殖和发育特点,为掌握贝类的种苗述生产知识提供理论基础。
掌握
第七章贝类的苗种生产
第一节贝类工厂化育苗
①亲贝的促熟培育;②人工诱导产卵和受精卵的浮化;③浮游幼虫培育;④浮游幼虫的采集与培育;⑤稚贝的培育
第二节稚贝的中间培育
①海上中间育成;②池塘中间育成;③室内中间育成
第三节贝类的土池育苗
①厂址的选择;②池塘整理;③肥水;④亲贝的投放与催产;⑤幼体期的管理;⑥稚贝采收
第四节采捕野生贝苗
①海区采苗;②潮间带采苗
重点与难点:贝类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工艺要求,贝类浮游幼虫混合投饵各种饵料藻类的用量计算,国内外稚贝的中间育成有哪些方式,怎样进行贝类土池育苗,采捕野生贝苗的生物学依据和采集方式。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贝类种苗生产的关键技术。
掌握
第九章牡蛎的养殖
第一节牡蛎的苗种生产
①牡蛎的半人工采苗;②牡蛎的人工育苗;③单倍体牡蛎苗和三倍体牡蛎苗的生产
第二节牡蛎的养成
①直接养成;②分苗养殖
第三节牡蛎的病敌害及其防治
①牡蛎的疾病与防治;②牡蛎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
第四节收获
①收获年龄和季节;②收获方法
重点与难点:牡蛎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培育牡蛎单倍体的方法,牡蛎病害和敌害的种类及预防。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牡蛎的生物学特征和养殖要点。
掌握
第十五章海水珍珠的养殖
第一节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
①亲贝的选择和准备;②人工诱导排放精卵;③精子和卵密度的控制;④洗卵;⑤孵化及选优;⑥幼虫培育;⑦附着基投放;⑧收苗
第二节珠母贝的养殖
①场址选择;②养殖设施;③稚贝的中间培育;④母贝的养成
第三节珠母贝的植核
①植核季节;②植核贝的术前处理;③植核用贝的准备;④外套膜细胞小片的制备;⑤植核方法
第四节珍珠的育成和收获
一、施术贝的修养,二、珍珠的育成,三珍珠的收获
重点与难点: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方法,珍珠贝的养殖,植核技术及其注意事项,珍珠培育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海水珍珠贝的繁殖特性和养殖要点。
掌握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申玉春.鱼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虾蟹类增养殖学[M],王克行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常亚青(主编).《贝类增养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8月
教学参考资源:
钟麟等.家鱼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史为良主编.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甲壳动物的健康养殖与种质改良[M],蔡生力主编,海洋出版社,2007.
甲壳动物学[M],薛俊增,堵南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虾蟹生物学[M],王红勇,姚雪梅,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虾蟹增养殖技术[M],黄瑞,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王如才(主编).《海水贝类养殖学》(第一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大纲修订人:周萌梁日深顾娜修订日期:2018.1
大纲审定人:林蠡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