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除了是美味的食品,同时其本身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从蛇类的繁衍生息中获取了高档蛋白质、氨基酸及治疗各种顽疾的原始药材,用于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养蛇的利润 养蛇成功致富案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从古至今,蛇类在大自然中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是人类有目共睹的,也是其他动物所不能替代的。就捕鼠来说,蛇类每天有两个捕鼠高峰季,即冬眠结束后的春末夏初以及冬眠前的冬季。无论有毒或者无毒,无论是体型大小不一的蛇,捕鼠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使鼠类在自然界的种群密度,防止其过度、大量繁殖。从而减少鼠类对于农业的灾害,从此论点来看,蛇类是农业收成庆典的一大“功臣”。蛇类种类多、分布广、数量也是十分的庞大。如果能合理地加以保护利用,那么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那会更加的可观、可持续性。如今,因为人类大肆地破坏森林的坏境、肆意地捕捉野生的蛇类,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让蛇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是在摧毁人类所需要的野生资源。因此,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做好蛇类资源的保护,建议开展人工养殖蛇类。维护蛇类能在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有常规地开发利用,才能使蛇类这一资源得到持续利用,而不是让后代子孙望画兴叹。我国利用药用蛇的全身,研制出几百种新药,中成药等。蛇类在经过有序开发,成为家养繁殖后,社会需求量顿时远远大于从前。以前,往往是在山中捕捉之后,才去卖掉的做法,在见识到家养繁殖,那一点点小小的利润,已经不值一提。养蛇,是一个周期短,回报大的产业。据业内人士称,药用蛇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后市场将持续走强。这就如同买股票一般,养蛇虽冷,但可靠在有可持续性发展,市场所需正在慢慢扩大。发展人工养殖蛇类,也可以说是脱贫致富的一个好办法,既保护自然,又满足市场,更富足了广大养殖蛇类人士的收入。工养蛇,不仅利润高,且市场前景广,发展空间大,更加成就了众多养蛇之人的财富人生。
养蛇成功致富案列养蛇的利润究竟有多大7月19日傍晚,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文倩蛇业养殖基地。“灵山女蛇王”周文倩将几只杀好的雏鸡往阴暗的蛇舍里一放,一条条长约两米的眼镜蛇“哧哧”地吐着信子缓缓爬出,猛然将食物吞噬。让人生畏的眼镜蛇是周文倩的“摇钱树”。在灵山,象周文倩一样持证养蛇的养殖场有50个,养殖眼镜蛇、滑鼠蛇等蛇类165万条,预计年产值达6.1亿元。5年里,灵山县把养蛇业从“偷偷驯养”转向“合法驯养”,又从“一哄而上”转向“可持续发展”,使6万多群众走上养蛇致富路,还捧回了“中国养蛇之乡”牌匾。遍地开花6万多群众养蛇致富养蛇的利润究竟有多大?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灵山县陆屋镇金龙种蛇养殖场。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养蛇基地——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蛇舍约8000平方米。记者到来时,养殖场负责人邓开钊正和技术人员在孵房里检查蛇蛋孵化情况。他一边记录孵房温度和湿度,一边告诉记者,养殖场年养蛇2万多条,年孵化能力5万条。“养蛇是一个周期短、回报大的产业。”同行的灵山县林业局副局长冯德进以一条2公斤重的滑鼠蛇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1枚蛇蛋100元左右,需要饲料、电费等成本大约120元。“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320元计算,这条滑鼠蛇价值640元,除去成本,净赚420元”。正因回报大,养蛇产业如今在灵山遍地开花。冯德进介绍,2008年以来,随着蛇类价格的上扬以及驯养技术的成熟,该县养殖户逐渐增多。目前,全县持证养殖场遍及18个镇,其中养殖规模1万条以上的养殖场就有8个,直接参与养蛇的群众6万多人。阮文活是灵山县武利镇望坪村赤岭组村民,他养蛇已有20多年,1995年就办理了人工驯养蛇行政许可证。目前,他的蛇场存栏上万条,年销售蛇蛋、种蛇、肉蛇等收入超过200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300多户群众养蛇致富。在武利镇安金村,1400多户群众就有1000多户养蛇,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蛇专业村。
因势利导从偷偷驯养转向合法驯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灵山县部分群众就开始偷偷地驯养蛇。但由于当时驯养技术不成熟,存活率很低,养蛇产业在磕磕碰碰中发展缓慢。“灵山的养蛇业真正快速发展起来,是在2008年以后。”冯德进介绍道,近5年来,随着养蛇技术的突破,该县引导群众从“偷偷驯养”转向“合法驯养”,并适时成立人工驯养繁殖蛇特种产业领导小组,把驯养蛇产业列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保护生态平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扶持、发展。去年11月,该县成立蛇类驯养繁殖协会,并举办第一届蛇王大赛,使全县驯养蛇产业迅速升温:在该协会成立短短7个月里,持证养殖场就增加13个,联合养殖群众增加了3800户,协会新增会员150多个。灵山县充分发挥合法驯养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给予农户资金、技术、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既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养殖风险。今年5月底,该县被授予“全国养蛇之乡”,这更加坚定了养殖户的信心。产业转型从一哄而上到可持续发展在灵山,武利镇养蛇数量与参与养殖户均占全县40%以上。但该镇党委书记杨宇却有些忧心:“驯养蛇虽然是‘黄金产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防止群众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防止群众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违反驯养规律。”事实上,杨宇的这一担忧,灵山的决策者们早已预见。为此,该县出台了人工养蛇管理制度等10多种驯养蛇规范性文件,引导群众依法繁殖经营蛇类,保证驯养蛇的质量。同时,设定了申请人工驯养蛇行政许可的“门槛”:要求养殖场的养殖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人工驯养蛇的数量达到2000条以上,同时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否则一律不许办理驯养繁殖申请。为了推动驯养蛇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该县编印了《人工驯养繁殖蛇技术指南》发给养殖户,并邀请专家到该县举办技术培训班,指导蛇场按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建设。目前,该县共培训群众2000多人次,还决定从今年起,3年内每年筹措1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其中200万元用于养蛇大户贷款贴息补助。“我们要把‘一哄而上’的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引导,促使林下养蛇经济向生态养殖组织化、大众养殖科学化、规模经营产业化、产业服务社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县长苏英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