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暴跌愁坏猪倌们,但“野猪大王”杨德英最近却偷着乐:他饲养的野猪不仅供不应求,毛利润更高达200%。“家猪养殖成本要近5元/斤,而我养野猪只需3元/斤。”曾靠水产育苗起家的杨德英,在漳州漳浦县佛昙镇的海边另辟偏门,潜伏三年独创低成本养野猪秘诀,引得国内同行纷纷前来取经。
近日,杨德英向记者娓娓讲述了与众不同的崎岖致富路。
曾经是“鱼苗大王”
“福建的‘鲍鱼大王’就在我们村,是我的好朋友。”杨德英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村庄。而在不少村民眼里,杨德英曾比“鲍鱼大王”更风光,因为他是漳浦水产育苗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当镇里的青壮年出海捕鱼时,杨德英却选择到位于厦门的福建水产研究所当一名合同工,学习海水鱼苗培育技术,而且一学就是6年。
1996年,杨德英回到漳浦,筹资办起了第一个育苗厂。不过,由于养殖户担心人工培育的鱼苗养不大,他的鱼苗屡遭拒绝。后来,杨决定从亲戚朋友那先推广,并且先收取一半的鱼苗费,等养殖户卖完鱼后,才支付另一半费用。
这一招果然奏效,人工鱼苗渐渐被当地养殖户接受。“那时钱真好赚,一年随便就有三五百万利润。”杨德英坦言。
财富效应引来许多效仿者。包括杨德英手下工人在内,当地很多养殖户纷纷效仿,竞争加剧了,鱼苗质量不断下降,养殖户利润少了。鱼苗市场的吸引力下降,风险加大。
更不幸的是,1999年的那场台风刮走了杨近千万的资产。从那以后,喜欢挑战的杨德英决定转行。变废为宝养野猪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德英尝到国外朋友送给他的野猪肉,肥肉不肥,瘦肉不瘦,还很香滑可口。嗅觉敏锐的他随即有一个念头:转行养野猪。
在考察了国内数十个野猪养殖场后,杨德英决心将原来饲养鲍鱼的厂房改做猪圈,做闽南养野猪的第一人。然而,不仅妻子哭闹着反对,就连亲戚朋友都觉得他脑子出问题了。
2005年底,他花了20多万元从浙江、东北等地养殖场买来100多头杂交野猪,又以每头1万元左右的价格买来四五头纯种公野猪,开始大干起来。
“搞养殖,控制成本最重要,成本低才有竞争力。”杨德英发现,农家猪肉比饲养猪肉贵,不是因为猪仔,而是因为饲料和饲养方法的差异。
“天天吃好的,还不锻炼,人肯定要生病。猪也是一样。”杨德英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解释他给猪喂养“粗粮”的原因。而且,作为闽南的蔬菜生产大县,漳浦100多家蔬菜加工厂,为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给野猪找饲料,杨德英像个收破烂的:花生壳、菜秆、豆秆等农作物下脚料,海蛎壳、贝奇野菜汁提炼后产生的红萝卜残渣等,都被他宝贝一样“捡”了回来。
经过三年不下百次的试验,杨德英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添加剂,敲定低成本的饲料配方。
苦熬等待“出头天”
去年6月,依靠“杨氏饲料”,杨德英终于培育出可以出栏的野猪。“2元/斤饲养成本,加上猪仔,一头两百斤的野猪,平均养殖成本大约3元/斤,而市场野猪肉批发价在10元以上。”如此算下来,毛利率在200%左右,但杨德英压根就没打算卖,他的野心是培育出更多能繁母猪,让猪仔呈几何倍数扩张。
然而,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让杨德英差点前功尽弃。出口的水产滞销,原来依靠水产挣来的每月10多万元养猪资金突然断了链。是让饲养的野猪继续成长为母猪繁殖,还是开始卖猪盘活资产呢?杨德英挣扎了好久。
2008年9月,事情突然有了转机,一个客户要以2000元一头的价格买200头野猪,这笔生意一成交,杨德英的困境就可以大大缓解。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不卖。
杨德英说,情愿自己吃两餐也不卖种猪,否则多年的打拼就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