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后发展桑蚕养殖,隆安县雁江镇和济村村民潘得文的生活经历了一番大变化。通过桑蚕养殖,他每年的收入达到三四十万元,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脱贫。

潘得文原先外出打工,孩子出生后,为了照顾家庭,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经过多方走访调研,他发现种桑养蚕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养蚕投资少、强度小、见效快,一个周期只需12至20天,村里许多人都可以养。”认准创业的路子后,潘得文开始少量尝试养蚕,养出经验后,2016年3月,他和叔叔潘启铁在和济村租赁土地,合作建设养蚕基地,投资成本约20万元,蚕房总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桑树种植面积约70亩,每年可养殖蚕种200张左右,年收入30万到40万元。

算清了收益账,看到了养蚕的前景,潘得文积极发动村民加入桑蚕养殖队伍。和济养蚕基地日常运营需要20多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余个,其中6人为贫困户,每到摘茧期还需雇佣临时工40余人,不仅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还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很多村民跟着种桑养蚕,潘得文将自己潜心学习钻研得来的桑蚕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或上门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遇到的难题,提高他们的养蚕技术,从而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桑蚕养殖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养蚕技术、管理模式、市场行情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风险。为了降低风险,了解市场和行业情况,这几年潘得文有空便到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基地参观,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对比自己基地的养殖成果,分析养殖不理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县扶贫办组织的桑蚕技术培训班,并在班上结识了许多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面对价格的波动,潘得文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对未来做了明确的规划,他今后打算进行蚕茧加工,创建自己的蚕丝被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小小桑蚕铺就了百姓致富“新丝路”。潘得文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养蚕技术和管理水平,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未来一定能将基地做强做大,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带动村民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