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蜿蜒,陶家小河水流潺潺,耸立的高山里,一排排开的白色大棚下,一株株芦笋长成待收。今年,阿旺镇芦笋种植基地扩建了103亩,303亩芦笋将在2020年采收。
种植基地
“干热的河谷里,能长出一片片绿色实属不易。”看到昔日荒滩种出一片片绿林,作家杨家彬表示:芦笋基地的建设经过了艰难困苦的时期,这种坚毅的性格让我很佩服,这对于脱贫致富、带动百姓发展是很好的。
东川区芦笋种植基地位于阿旺镇大石头村,芦笋亩产能达500公斤,市场均价每公斤20元,每亩产值1万元,以后会逐年增产。以前,大石头村属于四荒土地,村民主要种植水稻,全村没有集体经济,大部分时候靠天吃饭,除去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基本无利可图。“大石头村处在河谷地区,全年温度较高,光照充足。阿旺镇2014年引进昆明市成长农业公司到此种植芦笋,2年后,芦笋迎来丰产期。”该公司负责人陈高川介绍,芦笋基地建成后,带动周边8个村民小组、1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村民除了获取土地租金之外,还可以在企业务工拿工资,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产业造血功能持续显现,大石头村村民增收致富有路可循。
收获芦笋
“产业扶贫的核心是增收,让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个贫困户有1个增收项目。”东川在贫困村实施“菜单式”产业扶贫新模式,多措并举拓宽致富门路,让贫困户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收入。
岩头村冬桃种植基地于2014年成立,开始只种植了50亩,年收益约10万元。目前,冬桃基地扩大了500亩,覆盖整个岩头村1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地主要引种中华冬桃和晚香蜜桃两个品种,现在全部种植面积已达900亩,基地每年用工300余人。桃子发往上海、广州及昆明,销量较大,售价20元左右一公斤。
“在东川这个曾经被泥石流淹没的土地上,600多亩冬桃仿佛是种出奇迹,也种出农民的希望。”正如杨家彬所说,产业发展为村民带来致富希望,让裸露的土地穿上绿色的衣裳。
以种植大户带动农户。绍星文是冬桃基地的种植大户,桃子品种引进、教授农户种植技术、肥料发放等一系列工作都由他完成。“我相当于一条龙服务,农户只用到我这里打工按月领工资就行。不仅有工资,流转土地也有一部分收入,无论是不是贫困户都可以入股,村集体也同样可以入股进来。”绍星文介绍,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有了收入,农户也有了收入。(记者 李杭蓉 张星宇 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