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致富_养羊致富经2020年全集_要看致富经养羊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陕西平利有一种草,被当地人称作神草。这种草是别人眼中的废草,却是余新强的心中挚爱,他不遗余力的研究推广,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走向全国,余新强努力了20年,无论是技术上的难关还是市场上的风云莫测,余新强一直坚守。几个举动让他从一个普通的种植户,一跃成为销售额520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到底是什么草,他又是一个什么人呢?(《致富经》 20171016 “神草”的惊人财富)

余新强:师傅,我问下这个车啥时候能走?

余新强这几天有点烦,已经三天了,他一直没走进这条正在翻修的路,这条路的那端就是他财富的所在地。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封路的情况,余新强和要进去拉货的工人都很着急,他们知道耽误的时间越长,要进山去拿的东西就越容易坏掉。

余新强:时间就是金钱,有一天拉了两千多斤(原料),那天全部捂坏了,堵了四个多小时,全部捂坏了,我们全部扔了。

余新强的员工:心里挺着急的,如果拉不回去都坏掉了,电话又来了。

记者:是吗?你接一下是不是?

余新强的员工:喂,马上就上来了,好。

山里的农户比他们还着急,一遍遍的打电话催促,这时,老乡告诉余新强路通了,让他们快点走,今天终于能进山了,压了几天的宝贝也能带出去了。

穿过秦巴山区,这地里一排排绿色的东西,就是余新强心心念念想带出山的。记者也很好奇,想走进地里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一走进去,就被正在干活农户给喊住了。

农户:不能乱踩,踩了就不长了,叶子死了,不要乱踩,你应该这样走步子走大一点。

记者:步子得迈大一点

农户:还没采摘,你把嫩芽踩了,我们采不了了,往前走。

记者:但是这个长得很密,我肯定会踩它。

农户:肯定会踩。

记者:所以要小心翼翼的走,那所有人都这么走吗?

农户:人家都是从头开始走,采摘过了再走。

记者:得跟着你们走过的路走才行。

农户:你要从那边走。

记者:我没走对。

农户:你没走对。

农户:我们采过了,你再走吧。

记者:干坏事了,这个路挺难走的,挡道的东西都是你们要的?得先把走道里的摘了,再摘上边的。

农户:对。

记者:那我可得小心点。

农户:这都是钱。

记者:这都是钱,我帮你先把通道里的摘了

在这里,大家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了,甚至这些草在当地被称作神草。

种植户李宗芝:看着挺普通的,但在我们心目中是一种神草,比种庄稼好,产量高。

种植户罗道军:(我们对)这种神草很重视,摘一早上五六百元,两口子摘,还不请人,都是给的现钱,一过秤,钱给你。

除了卖价高,能多赚钱外,这种被农户们称作神草的东西还有一个特点,今天摘了的,过几天就会再长出来,每年4月到11月都是生长期。

余新强:就像摇钱树一样,因为这个宝贝两三天就可以摘,老百姓都愿意种,他们的收入也比较高。

记者:所以我看一大早,上边都很多人了。

种植户张继云:(平时)三天就摘一次,这两天(温度低)一周摘一次,来钱快。

种植户罗道军:还想扩大(规模),因为我有田地,确确实实对于农民来说是发家致富的一条路。

农户们说,这神草之所以能卖得好,都离不开帮他们打开市场的人——余新强。

余新强:这个采的比较好,这个大姐采的也不错,采的确实不错,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你这个采的好,太感谢你。

爱鼓励人,谢字挂嘴边,过去,余新强也和这采摘的人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植户,因为他做了几件同行里没人做的事情,如今赚钱的速度快的连自己都没想到。

余新强:(销售额)一下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现在到几千万元,(销售额)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这就是两三年的时间,确实没有想到,会发展的这么快。

不光是余新强自己发了财,记者采访的几天,还有很多经销商来到基地,靠着一款单品,他们每人头上都顶着上千万的销售额。

经销商余博:我们做了以后就发现,比其他产品的回头客多太多了,好像是捡到了一块宝一样,发现这个产品可以长期做了,可以作为公司的主导产品来发展。

如今,神草成了大家争相抢购的宝贝,但在20多年前,现在的神草,被人叫伤心草,有些人甚至一把火把它烧了。

种植户徐思成:家家种的都用火点了。

种植户余大兴:没有人要,堆在那不安全,点火烧了,所以那一年整体都烧了。

种植户谢复升:烧了,农民全部烧了,中间十年没种这个东西。

到底是什么事让大伙这么伤心,甚至一把火烧掉呢?余新强翻开的这些草垛是这种草连同根一起晒干后的样子,20多年前,在平利县,因为这种晒干的草行情好,能卖给制药厂,很多人都不种庄稼只种草。

谢厚道:我种了一亩二分地,那时候还卖8000块钱,一公斤(卖)5元左右,最后看到都挣钱了,一哄而上都种。

余新强:当时家家户户都种,当时像这样的场面非常多。

记者:我看都堆到房顶了。

余新强:那时候好多这样的房子,全部都放这么多。

平利县的种植面积达到几万亩,新的市场又难打开,三年时间,收购价格从每斤两三元降到两三角,大伙实在等不住了,怕干草容易着火,很多人都直接烧了,之后的十年时间,没有人愿意在提起这种草。

余新强:好多人把它烧掉了,当时我心里很难受,很不是滋味,后来我就想,难道这个东西真的没人要了吗?是我们没有出去找市场。

余新强不甘心和别人一样一把火烧了,他去湖北找到了一家制药厂,不仅把自己积压的货卖了十几万元,还帮助村里的其他人卖了一部分,这次走出去的经历,余新强看到了更大的商机,让他的财富从几万变成上百万。

当地人称为神草的学名叫绞股蓝,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湖南等地,在国家 “星火计划”中,绞股蓝排在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首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朱晶晶:绞股蓝之所以被称为“南方人参”或是“第二人参”,因为里面的皂苷类成分跟人参的成分非常相似,临床上主要是用来治疗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综合征。

而平利县所在的秦巴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绞股蓝的黄金产区。90年代初,村民们不看好绞股蓝的行情,都烧掉了,也不愿意再种植,而余新强就在这时坚持了下来,靠绞股蓝改变命运。

那时候,余新强像今天一样,天天在大山里找最适合市场的绞股蓝品种。他说,想找到野生绞股蓝还没那么简单,得翻山越岭,山里杂草丛生,记者看得眼花缭乱,可余新强没看多久就有了发现。

余新强:在这个地方,我提起来了,神草,这个太小,刚长出来的小苗。

记者:我感觉绞股蓝和周围的植物没什么区别?

余新强:经过仔细观察还是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这个叫五叶甘味绞股蓝,这个地方还有一株。

记者:绞股蓝一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余新强:绞股蓝喜阴喜湿,它喜欢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背阴的地方,灌木林下面。

几十次的寻找,余新强选定了这种五叶甘味绞股蓝的品种,他把绞股蓝叶子做成叶片茶,随后又把叶片上的嫩芽做成更高端的龙须茶,均价每斤??元。

2010年,余新强增加设备、扩建加工厂,他信心满满,想请自己多年来的偶像来厂里看看,这个人在行业里可不一般,但谁都没想到,他来了后发生的一幕,深深地刺激了余新强。

平利县茶叶局局长:徐家振是我们平利县的绞股蓝之父,没有他几十年的苦心研发和培育,尤其是绞股蓝品种这一块走不到今天,也是我们绞股蓝产业的奠基人。

偶像徐家振一到加工厂,看了一眼,就劈头盖脸的骂了余新强一顿。

余新强:当时他说我的时候,我没有哭,但是他自己哭了,从这件事上我就领会到很多东西。

原来,做绞股蓝茶蒸汽杀青后,都有一个清洗降温的步骤,绞股蓝一进水就有很多漂浮物,市场上别的品类的茶,大都是冲泡后透明清亮,余新强也好干净,吩咐工人,一遍遍地洗,洗到没脏东西为止。

同行袁兴山:用水杀青,那时候是常规做法,当时要好看,卖的价格高一点。

其实,让徐老哭的是行业里普遍都错的做法,这个洗过程,会让绞股蓝里最有价值的皂苷流失。

专家徐家振:如果你用水一洗,它的有效成分(流失),和甩干是一个道理,把它的有效成分都甩掉了。

余新强:(我们那么做)一是为了降温,第二为了汤色好看一些,泡出来里面没有沉淀物,后来(徐家振)看到后,就当场批评我,然后他气哭了,他说我们这是在浪费资源,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当时的感受就和我现在一样。

徐老泪撒余新强的厂房,这件事情在整个行业都产生了震动,从此之后大家都改变了清洗绞股蓝的做法,而徐老的这种情怀也让余新强的内心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他连夜就制定了新的的加工标准,但徐老对绞股蓝情感深深地打动了他。

余新强:你像他干了一辈子,现在80岁了,还在继续研究绞股蓝,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建议,让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中怎么去立足,去开发,去创新。

对事业要不停钻研,心怀敬畏之心,这是余新强在徐老身上学到的,对于绞股蓝的爱也让他在之后迎来了更大的财富。

2012年,一个新的问题困扰着余新强,和叶片茶不同,绞股蓝的嫩芽烘干后很容易缠绕在一起,为了烤后蓬松好看,当时只能在操作台下放着这样的火盆,人工边翻边烤,效率非常低。

同行袁兴山:以前用的是高成本的木炭,最早的时候一天只能做15斤干茶。

用传统方法人工烘干,产量跟不上,这是当时绞股蓝行业里公认的难题,余新强也一直在琢磨,谁都没有想到,不久后,一次陪妻子烫头发的经历,让他有了新发现。

妻子柯英:他是看到我去烫头发,这个头发烫着,我们的绞股蓝也可以用这种,我就说可能不太实际。

侄子赵瑞:觉得挺意外的,陪我舅妈一起烫头发,他就能想到这个点,这个点子很妙,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2012年的一天,余新强陪妻子去理发店做头发,头发上套了满满的卷,可烫过之后用梳子这么一梳,本来僵硬的头发变得非常蓬松,一直为如何让绞股蓝变柔顺发愁的余新强想到一个妙招,如果在烘干的时候给绞股蓝也做把梳子,是不是就能解决让那些嫩芽卷在一起的问题呢?

妻子柯英:最后他跟我说了原理,她就说比如你这个头发弄得死死的,就是死板不好看,你梳子梳的时候弄得蓬松,绞股蓝也是一样的,好比绞股蓝就是头发。

回去之后,余新强就和一个电焊工师傅一起研究,在烘干圆筒里加上了一排排钉子,没想到,第一次试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余新强:现在一团一团,我们把它放进去。

记者:放里面就不一样了吗?

余新强:我们盖上盖子。

记者:我看还挺危险的。

余新强:操作起来要小心。

记者:像这一片很尖锐,这是特制的吗?焊上去的钉子。

余新强:焊上去的

记者:每一个都挺锋利的。

余新强:这个原理就跟梳子是一样的。

记者:你就想用这个梳理绞股蓝龙须。

余新强:对。

用钉子当梳子,这样烘干龙须茶质感蓬松,没有碎末,余新强把这个设备免费推荐给同行,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发明专利。

同行袁兴山:确实很复杂,因为他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部位都要想到,必须要有人不停的思考改进,(余新强)制定的标准和(发明的)机器在同行之中是领先的。

余新强说,当时他在行业里领先的不止是这些,因为认识了几个人,他打开了更大的一扇财富之门,短短三年时间,销售额从百万级别上升到了千万。

余新强想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他打听到了一个叫丁涛的人,这个人在网上一周就能卖出几百斤茶叶,这个数量是他天天跑市场达不到的,余新强约对方到自己厂里,可说好的时间,对方却一直没出现。

余新强:打电话说,快了,很快,想着快到了,我就怕他们开车走过了,我就站在路口等,后来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他们过来。

原来,丁涛当时根本没把余新强放在眼里,他先去考察了三家别的加工厂,结束之后就准备从平利县返回西安,这时又接到了余新强的电话。

丁涛:前三家耽搁时间有点长了,时间不够,我们想直接返回西安,(余新强)很有诚意,知道我们下午要去,他什么事都没干,一直在路边等了我们两三个小时。

这个举动打动了丁涛,他愿意去厂里看看,但就是这个好不容易等到的人对绞股蓝做了一个动作,让余新强现场发了火,还说了一句狠话。

余新强:我说这个绞股蓝你不要就算了,我不卖给你了。

丁涛:刚开始有点生气,因为毕竟我作为你的客户,然后我来验货这个是很正常的,没想到它会发这么大的火。

到底是一个什么动作激怒了余新强呢?

丁涛:我打开箱子之后,就直接这样,这样翻,翻到最底下。

记者:很用劲。

丁涛:很用劲,我想看最底下是否和上边是一致的。

余新强:后来我说他的方法不对,验货不是用这种方法验,我就用常用的验货方式,我给他做了示范,要把箱子放倒,用手轻轻地把它扒出来,从上往下。

丁涛:我跟他经过沟通之后,完全是一个误会,他心疼他的产品,视产品为宝贝,说明他对绞股蓝很有感情。

这次事件后,余新强的认真、专业,让丁涛认定了这个人,两个人一直合作到了今天,2016年,光是丁涛就给余新强下了1000多万元的订单。除了丁涛,还有一个北京的经销商王引也注意到了余新强。

这里是北京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马连道,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茶品,王引在这里有一家旗舰店,他和别人直接定货不一样,王引直接飞到了平利县,天天跟着余新强。

王引:一是我不知道他有多大的量,多大的基地,能够提供多少产品,还有就是现在的采摘标准,我都不清楚,肯定要过来考察一下,了解一下。

王引天天跟着余新强去基地,对绞股蓝有了更大的信心,两个经销商,一个线上、一个线下,丁涛和王引利用自己的资源助余新强一臂之力,余新强的销售额也从百万级别增长到千万。

2015年一条关于余新强的新闻登上头条,余新强的250g绞股蓝在西安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到了12000元。

经销商余博:12000元这个价格蓝销售的最高价。

余新强:我认为12000元还不算太高,将来把产品再做精做细,它也会像其他的茶一样,能拍卖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余新强努力了20多年,就是想让更多的消费者尝到绞股蓝,2016年销售额4600万,基地3200多亩,带领1100多农户致富,余新强也向徐老学习,把绞股蓝的精神传承下去。

徐家振:科研是无止境的,科学技术是无限的,目前,他是做的最好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