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板湖镇西崔村的生态黑鱼养殖基地里十几位工人正穿着防水衣起网收鱼,不一会功夫,肥硕的鱼儿不断跃出水面。
“我这一片鱼塘大约有200亩,目前是板湖镇最大的黑鱼养殖基地。”30岁出头的基地负责人朱正伟是板湖镇第一个养殖黑鱼的人,近年来,朱正伟看准养殖黑鱼大好的前景,不断扩大规模,投资3000多万,在板湖镇西崔村和公兴社区等地流转土地近800亩养殖黑鱼,年产鱼量近800万斤,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鱼大王”。
胆大心细,瞄准黑鱼商机
2006年,朱正伟来到上海跟着哥哥学做生意,当时朱正伟的哥哥在上海铜川路水产批发市场做水产批发生意,他提出让弟弟买辆水车,从浙江的养殖户手里买鱼拉到上海售卖。朱正伟听哥哥说开车拉鱼一年至少能挣15万,他二话不说就决定去买车,可是手里只有10多万的他却坚决要买辆30万的车。
朱正伟告诉记者,当时买车钱不够只能找哥哥借,哥哥劝他做生意不能冒进,可是朱正伟有着自己的打算,大车拉一车货比小车多赚近5000元,买小车太不划算了,拗不过朱正伟,哥哥最终还是把钱借给他了,后来花了一年时间,朱正伟就把钱还上了。
拉鱼时间长了,朱正伟发现“酸菜鱼”很受欢迎,黑鱼的市场需求量也猛增,市场价格也在上升。而且他了解到几家菜市场卖黑鱼的有多家,但仍供不应求。朱正伟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浙江是全国养殖黑鱼最多的省份,而且有科学的养殖技术。朱正伟思考再三后,决定到当地一家黑鱼养殖基地学习养黑鱼技术,这一学就是3年多。3年里,朱正伟通过跟随技术人员后面学习经验之外,还从网上收集关于黑鱼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3年后,他决定开始养殖,但是在哪里养殖成了他的“心病”。朱正伟说,2011年板湖镇刚好在招引农业项目,他立马回到家乡,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开始了养殖生涯。
巧动脑筋,多鱼混养产量高
“第一年,我从浙江购进了3万多斤,约80万尾鱼苗,出售时的市场价格每斤14.5元。”朱正伟说,但把成本去掉,再去掉饲料费、工人工资等等,他自己拿到手的钱就不多了。第二年,他决定自己培育鱼苗,选出良种后,放到温棚内静养,长到3斤重后就可以上市了,只需要4个月的时间,比第一年赚得多了。
“鱼塘里的水都是从灌溉渠抽引的,半个月换一次,两个月消毒一次。”朱正伟告诉记者,水温达到15摄氏度时,黑鱼就会开始活动,每到12月份就不进食了。他每天要做的就是定期巡塘,喂两遍饲料。
2012年,在大批量出黑鱼的时候,朱正伟发现了一个意外惊喜。“那时候黑鱼出塘的时候,塘里的花鲢都长到十几斤。”原来,花鲢生活在鱼塘的上层,黑鱼以淤泥为家,两者生活空间不冲突,而且花鲢在鱼塘里吃的是黑鱼的粪便,不仅不用喂饲料,还能净化水质。
朱正伟算了一笔账,一亩的鱼塘里,投放花鲢等鱼,一年能多赚50多万元。如今朱正伟的年产鱼量近800万斤,每天供给上海市场的鱼就达到1万斤。“我们通过两辆大卡车运往上海的铜川市场,有时候一天要跑几趟。”
回报家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我这一片鱼塘的前身原来是荒地,不适合种植农作物。”朱正伟告诉记者,他承包的这200亩土地牵涉到西崔村的上百户农户,为了流转这片土地,村领导干部挨门逐户与村民沟通协调,并签订了土地使用合同。为了方便运输,村组干部还自筹10万元在鱼塘西边修建了一条水泥路,这让朱正伟很是感动。
养殖黑鱼帮他走上了致富路,然而朱正伟没有忘本。据了解,在朱正伟的带动下,目前板湖镇养殖黑鱼的已有十多家。朱正伟经常上门指导,向他们无偿提供养殖技术,有时还将运输工具借给他们用,帮他们找销售出路。不仅如此,为了给相邻的村民提供就业的机会,每逢收网装车、搬卸饲料、鱼塘整理时朱正伟都请他们帮忙。
朱正伟不仅在技术上帮助本地养殖户,为了解决本地养殖户的销量问题,进一步延伸黑鱼产业链,挖掘市场潜力,今年朱正伟又投资了800多万元,兴办“免浆黑鱼片”加工厂,将附近十几家养殖户近2000亩的黑鱼塘吸纳进来,解决他们销售难的问题。
“目前我们每月可生产黑鱼片5000多箱,年加工黑鱼2000多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市场,带领更多的养殖户和村民增收致富。”朱正伟信心满满地说道。 (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