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浑身都是宝的黄秋葵
黄秋葵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蔬菜,具有适种地区广,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黄秋葵的摇钱能力,是一般的蔬菜所不能比的。一般3月播种,4月就会开花结果,一直持续到11月份,它的结果方式和黄瓜有些类似,就是不断地开花,不断地结果,但是它鲜果的生长速度可比黄瓜快多了,黄瓜一般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黄秋葵,当天开花后,只需48小时,果实就膨大到十来厘米,就能采摘上市。农户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采访】李欣教授:这个产业在我们国家大有发展前途的。黄秋葵是外国的东西,我们要超过你外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次我们不能放过。
【解说】:可要在国内推广种植黄秋葵,首先得有品质好,产量高的好品种,这样消费者喜爱,农户们的收益也更高。可李欣当时已离休,没有资格分到试验田,他就自己去买种子,在京郊高价租地搞试种。种起来才发现,从国外引来的品种参差不齐,有的口感不错,但产量不高。
【主持人】:浙江江山的周献中,这两年腰包是越来越鼓,平均每年怎么着也得稳赚个三四百万的,那周献中靠啥发家的呢?他说呀,靠一个人和他的宝贝。
【解说】:这位,就是周献中,您瞧瞧,家里这汽车洋房的,日子红火得让周边的人羡慕不已。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说到自己的发家史,周献中觉得,这可得益于来自京城的一位财神爷,和他手里的宝贝。
【采访】李欣教授:杨贵妃就是我的宝贝。
【解说】:这位其貌不扬的老者,就是被周献中称为财神爷的人,不过,他的宝贝,咋会是杨贵妃呢?
【采访】李欣教授:这个就是我的宝贝,杨贵妃(摘秋葵),杨贵妃不是人,是我种的黄秋葵的一个品种。
【解说】:原来,这位被称为财神爷的人,他的真实身份,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离休研究员——李欣教授。他的宝贝不是别的,就是这些被喻为绿色人参的植物--黄秋葵!而他宠爱的杨贵妃,则是他选育出的众多黄秋葵里面的一个好品种。
【采访】李欣教授:这一溜都是杨贵妃,嗨,起码有几百个,你看它多漂亮,白白的胖胖的,所以我起名叫杨贵妃。
【解说】:黄秋葵是原产于非洲的一种蔬菜,目前在全世界有几百个品种,光在李教授的这些试验田里,就种着几十个。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食品安全所的何丽教授,在和李欣教授展开的合作研究中表明,黄秋葵的综合营养价值,除了普遍要高出常见的十几种蔬菜外,它的鲜果里面,还有一种大多数蔬菜都不具备的东西。
【采访】何丽教授:黄秋葵里面,如果挤开这里面,黏黏的。
【解说】:当我们咬开黄秋葵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会淌出很多透明的液体出来。
【采访】:
食客:这黏液真丰富,这黏液不会很挂口,很清爽的,清香味还浓,不错。
【解说】:黄秋葵鲜果,分泌出的这些透明的黏液,在何丽教授看来,它的保健价值要更高。
【采访】何丽教授:这黏液就是宝啊,因为这黏液是黏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这黏多糖和蛋白质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就是抗氧化,增加人体的抵抗力,所以男女老少适宜,确是一种好的食材。
【解说】:黄秋葵药食同源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受到专家们的公认,怪不得作为植物学家的李欣教授,把它看作是一种难得的宝贝。
【采访】李欣教授:我今年86了,耳不聋,眼不花,我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就靠这个黄秋葵。我经常吃,所以八十多了,走起路来年轻人都赶不上。
【解说】:的确,李老年近九十,虽然看上去弯腰驼背的,可走起路来,那可真是虎虎生风,大有追风赶月之势,足见身子骨很硬朗。李老逢人就说,他长寿的秘诀就是吃黄秋葵,虽然说法有点绝对,但他迫切的心情能理解,就是想让更多的人都能认识黄秋葵。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李欣教授早已离休,这不好好地在家享受晚年,都奔九十岁了,还东奔西走的折腾这些,图的是啥呢?
【采访】李欣教授:原来六十年代我研究弥猴桃,可当时没有得到领导支持,就没搞下去。
【解说】:1960年,李欣教授在河南省搞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了大量食用性极佳的野生弥猴桃,他通过选育,嫁接出了果型和口味都很好的品种,可在当时,连顿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他的这项科研成果,也就被搁置下来,没有得到推广。
【采访】李欣教授:后来到八十年代,好多领导到新西兰一去,人家说这个苗,全世界只有你中国才有的,可现在我们成为世界第一了。国际市场是我们占据了。做为科学家我感觉很羞耻。
【解说】:原本产于中国的弥猴桃,却被新西兰人引种成功,并牢牢占据了国际市场的老大位置,这让李老很不服气。
【采访】李欣教授:现在他们的品质比我们还好如果当时搞成,我们是世界第一了,所以后来失去这个机会我很不舒服。
【解说】:弥猴桃事件,在李老的心里打了个心结。1998年,李欣教授受邀到非洲考察,宴席间,主人上的一道像辣椒一样的蔬菜,引起了李老的注意,仔细一打听,原来叫黄秋葵,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蔬菜。凭着植物资源学家的敏锐,李老觉的这可是个宝贝,这种菜除了对人的健康有益,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它的适种范围很广,可以像白菜一样,在我国从南到北都能种,另外,它更是农户们迅速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采访】李欣教授:它果实结的少,一株一茬就结十几个果子,一亩两千斤左右。
【解说】:而有的品种呢,结果挺多,但果实的粗纤维也较多,吃起来发柴,口感差。于是李老整天地泡在试验田里,自己搞品种选育。
经过十几个寒暑,终于在2006年,几个口感更加脆嫩,产量还较高的黄秋葵品种,被培育了出来。
【采访】:
李欣教授:它虽然这么大,但它不老,你尝尝。
参观者:像水果。
【解说】:这几个新品种不但爽脆微甜,产量更是提高一倍还多。
李欣教授:我们选育出的品种产量比较高,一棵就40多个果子了,一亩5000斤。
【解说】:有了好品种,可李欣当时在推广种植上,又遇到了难题。毕竟当时国内对黄秋葵的宣传不够,很多农户对于这种新型蔬菜,都持怀疑态度,大家都担心,这黄秋葵我们连见都没见过,要是大批量地种出来,没有人要,还不赔个血本无归!正在李老有些失落之际,2007年,他从电视上发现了周献中,这让事态有了转机。
【采访】周献中:我在种黄秋葵之前搞农产品销售,对农产品市场有一定的把握,我就自己想找东西去经营后来我在资料上看到这个黄秋葵,我感觉不错这东西,第一年我就种了5亩地,后来新闻媒体来报导我,李老就从这上看到我的。
【解说】:周献中种了黄秋葵,这在当地,他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年虽然周献中只是尝试着种了几亩,可在他的大力宣传和灵活的经营下,再加上黄秋葵的确就是好东西,这种新菜,马上就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新闻报导说,周献中种出了亩产2000多斤,能卖出近一万多块的摇钱树,报道者无心,可听者有意,这条消息,就恰恰被远在北京的李欣给看到了。
【采访】周献中:最早他是把电话打给我们江山市蔬菜办主任的非常奇怪,我做的不大嘛,李教授怎们会联系上我的,我总感觉他有什么目的吗。
【解说】:周献中正在犯嘀咕,可李欣教授却在电话那头说,你那黄秋葵亩产2000斤还差得远,你在家等着我,我这就找你去,我要帮你把产量翻上至少一倍,摇到更多的钱。
【采访】周献中:他来了以后,他说他八十几岁了,我不信,因为他走路很快的,像风一样,我都跟不上他。
【解说】:李欣到了江山,还容不得周献中细打探,就拉上他直接到了地里头。李欣在地里头转了一圈后,扔给周献中一袋种子,说,明年你就种我这个吧,保你产量翻上一倍多。
【采访】周献中:当时我想他是来要我的什么钱吗?
【解说】:周献中有点半信半疑,难道这位老先生想让我高价买他的种子不成?就又把电话打回到市里的蔬菜办,进一步了解详情。
【采访】周献中:我后来了解到李老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资又那么高,不缺钱。他其实来帮助我。
【解说】:李欣教授盯上了周献中,自有他的盘算
【采访】李欣教授:用他起个带头作用,你火车也得车头带呀,没领头羊搞不好,他一搞好了就带动全国了,带动其它地方了。
【解说】:有了老专家做后盾,又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周献中这下子,可就放开了手脚。第二年,他用教授提供的好种子,一下子把黄秋葵扩种到了上千亩。在周献中的精细管理下,这结的果,比李教授在北京试验田里搞的,还要多。
【采访】周献中:你像这棵,一个节一个果,一直到上面,看这有牌子的。这一棵树就结了63个果子,产量挺高的。我们现在一亩地种2200株,如果按每一株结60个果子,能结十三万个果子,产量比原来翻上一倍多。
【解说】:结果多,这自然摇到手里的钱也少不了,产销淡季,黄秋葵鲜果每市斤可卖到八、九元,旺季也在两、三元,这平均下来每斤就在四、五元左右,一亩的鲜果,就可轻轻松卖出三万元。
【采访】周献中:这真的是摇钱树啊!
【解说】:鲜果产量高,就可以多卖钱,不过,这高产量,随后不久,反而还给周献中带来了苦恼。
【采访】周献中:产量高,有的时候漏采,这老掉之后就没法吃了。
【解说】:因为李欣提供的种子产量高,工人们有时都来不及采摘,一些漏摘的黄秋葵,要是隔天再把它们摘下来,那可就值不了两钱啦!
【采访】:
周献中:你看,这老的,怎么敲都不断,里面都结籽了。
记者:哦,里面都纤维化了。
周献中:嫩的,你看看,很脆的,一碰就断,非常嫩的,这直接可以吃的。
【解说】:黄秋葵要是漏摘或是偷点懒,隔天再收,这果实的食用性就大打折扣,因为当天花开花落后,这鲜果在48小时內,就成熟了,咱要不及时采摘,这脆嫩的鲜果就会迅速地老化,果肉会由绿色迅速转为黄褐色,最后变成黑色,果肉的纤维化程度,就和柴草没啥区别了。
【采访】周献中:鲜果这籽里面是白的,你看看,白的老了之后变黑。像绿豆一样。
【解说】:这鲜果一老化,卖价再便宜,人家收购商也不会要了,咋办?周献中就只好把它们收集起来,让工人们拿回家去,烧火做饭。周献中粗算过,一亩的高产田,可以种2200棵黄秋葵,这一株苗要是漏采两三个果子,这一茬种下来,就得浪费6000多个,若按均价,每市斤四块钱来算,那就得少收入两三千块呢,我这上千亩算下来,一座小洋楼可就没了。这一细算,周献中有点坐不住了,咋解决这高产和浪费的问题呢?就在发愁的档儿,李欣教授又如一阵风般,赶到江山,甩给周献中两瓶东西,说:现在咱马上还要搞这个。
原来李欣也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他想,既然黄秋葵的果实营养价值高,那它里面的种子,也一定是个宝。所以李欣在2007年,就榨了几瓶油,做出了黄秋葵籽油的营养成份分析,
【采访】李欣教授:黄秋葵的含油量是25.1,它的营养成份想当高,微量元素很多它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人吃以后防止很多心管疾病。而且它的味道很香,和芝麻油一样。
【解说】:李欣告诉周献中,咱果子产量高,摘不净不怕,以后还要故意让一些果子变老呢,留着咱榨油卖。
不用担心鲜果变老,这可了去了周献中的一块心病,李欣就催促他赶紧去买榨油机,可这会儿,周献中却不着急了,他说我自有办法。
【采访】周献中:当时我想到我爷爷,就是用这个榨山茶籽油的。
【解说】:在江山农村,很多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老式榨油机,这些老古董都是用上等红松打造,用水车趋动的。周献中领上李教授,从周边的山村里淘来一些,用最传统的,纯粹的物理压榨法。提炼黄秋葵籽油。
周献中:这家伙好重,今晚要多吃五碗饭了。你看我们把油饼放进去,用这个筿子敲打
【解说】:经过蒸熟的黄秋葵籽,用纱布包裹,再压成饼状后,就会被放置在这个木槽中间,然后在饼块的两侧,挤压上坚硬的红木条,这剩下的,就是将木筿插入木块间的缝隙,
【采访】周献中:你看这筿子前面小后面大,你慢慢敲过去,它就越压越紧。
【解说】:工人们用劲敲打木筿,随着木块间的缝隙越来越小,饼块中黄秋葵籽里面,蕴含的油脂,就被挤压了出来。
【采访】:
周献中:油已出来了,你看,金黄色多漂亮,按亩产的话,一亩地能出50斤籽油,价格300块一斤。这个一亩,油有以上的收入,这又是黄秋葵的一宝。
厨大妈:很香,比芝麻油还香,你闻闻看。
【解说】:黄秋葵的鲜果卖出了高价,变老的果实又榨出了香油,这一亩地,周献中就又有了一万多块的进账,看着周献中就靠着这一种长得像辣椒的植物,这腰包是越揣越鼓,方圆十里八村的农户们也都按耐不住了,纷纷向他讨教种植技术,种起了这种摇钱快还多的宝贝。
【采访】农户:黄秋葵全身都是宝啊,鲜果还有老果可以榨油,这样加起来效益就比较高了。这不全身都是宝吗?
【解说】:现在,在浙江江山,周献中和农户们组成的专业果蔬合作社,在李欣教授的指导下,又开发出了黄秋葵的花茶,和速食干果等几大保健食品,在黄秋葵的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采访】中科院植物所原副所长 叶和春:老李在生活上他就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像他这么高龄,经济条件又允许,他出门从来不打的,但是对科研他是全身心的投入,不管花多少钱他都舍得。
【主持人】:最美不过夕阳红,虽然李欣教授已经86岁,可他说只要生命不息,他的干劲就不会停止,这为的就是:这黄秋葵咱农户种了发家致富,而大家吃了呢,还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