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张船江
开铲车处理草料、喂牛、给牛打针做防疫……
曾经很少接触的事情,如今通过恒大集团威宁扶贫公司的多次培训,张船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饲养技术和防疫技术,各种问题处理起来早已得心应手。
16岁辍学,从秀水镇到云南的煤矿打工,再到如今的大方恒大集团养牛基地,23岁的张船江慢慢找的了自己的出路。
经历了打工、创业失败后,这位90后小伙直言,自己通过恒大集团威宁扶贫公司的帮助,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将来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脱贫奔小康。
“现在在大方这边虽然照顾不到家里,但是每个月的工资还是很高的,不但家里的开支不用愁了,还能存钱帮哥哥治病,慢慢来吧,只要肯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张船江说。
恒大集团自2017年5月结对帮扶威宁以来,高效推进“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吸纳就业扶贫措施,精心组织了一批批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引进的上下游企业就地吸纳一批、恒大下属企业吸纳一批、恒大战略合作伙伴吸纳一批,“三个一批”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上岗,他们有的在岗位上学到了技术,得到了晋升,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家庭的贫困面貌,来自秀水镇高峰村的张船江只是其中一个。
张船江现在在育种场,每天从早上8点半要忙活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休息,工作并不轻松,但是张船江却说,自己过得很充实。“刚开始到这边时我主要负责饲养和备草料,原来不会用铲车,现在也学会了,那会儿每天累的腰都打不直。现在主要负责肉牛和育种相关信息的录入和统计,还有饲料的采购统计,工作比原来轻松了许多。”
2017年7月,张船江参加了恒大集团帮扶威宁的第一批吸纳就业培训,借着招聘会的平台,他8月份就来到大方县中禾恒瑞第一育种场上班,因为在岗位上表现突出,一个月后又调到十八育种场工作。
“因为我是回族嘛,所以家里一直都养牛,当时负责招聘的人和我们说到这边来,是在养牛场工作,我还以为自己没问题。到这里才发现这边是科学化、机械化养牛,每头牛每天能吃的草料是多少,不同的草料要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配比混合后才能给牛吃,散养的和群养的又不一样,到这边来真的学到不少东西,以后如果自己搞养殖也有技术了。”张船江告诉记者。
张船江的父亲去世早,他和哥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现在哥哥在贵阳上大学,一直以来家里的开支都由爷爷奶奶务农维持,如今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张船江一家人的开销、哥哥上学和看病的费用都是自己打工或者贷款预支,然后自己发了工资又慢慢还上。“去年8月份到现在,我差不多也工作8个月了,到手的工资一部分打给家里的爷爷奶奶,一部分还原来的贷款,哥哥上大学的费用我也帮他付了点,他上个月住院又花了一点,存下的几万块钱就没了,不过一家人健健康康比什么都重要,钱可以再挣。”
由于缺劳动力和资金,加上哥哥生病,张船江家被纳入精准扶贫系统,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年少的张船江没少努力。16岁从学校辍学后,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张船江随后就到云南的煤矿打工,一去就是4年;2017年年初回到威宁后,通过别人的介绍,他开始创业养鸡,后来因为禽流感爆发,他养的1000多只鸡病的病死,剩下的也卖不出去,自己打工存下的几万块钱也亏了。如今有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他决定在育种场好好学习养殖技术,不断提升自己。
“刚来的时候工资比较低,每个月只有2400元,后来随着工作越来越熟练,工资也慢慢涨了,一步一步来吧,只要有付出,肯定会有回报,我现在就想安安心心在这边上班,趁着年轻,先把科学养殖技术学到位,为以后的发展做打算。”
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张船江的工资待遇从原来的2400涨到了4000元。他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一定能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从而早日脱贫出列,让哥哥能安心上大学,以后自己掌握养殖技术而且有能力了,他打算回到家乡发展肉牛养殖,带领家乡的老乡们一起养牛致富。
在恒大集团威宁扶贫公司,像张船江一样的学员有数千名,他们怀揣着梦想,借助恒大集团提供就业的平台和机会,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早日脱贫而奋斗着。
截至记者发稿时,恒大集团威宁扶贫公司已经成功举办了16期吸纳就业的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5890人,输出就业61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