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笔者怀着满腹好奇,驱车前往思唐街道江星村,一探“江星巨变”背后的“致富经”。
寨前,乌江河畔的坪坝里,300亩蔬菜基地绿浪翻滚,生机盎然;寨中,总投资上千万元的开心农庄正在火热营业中;寨后,300亩精品水果基地里,石榴、山红柚、青脆李、脆红李等十多种水果连获丰收。江星村道路四通八达,四季有花有果,每天游人如织、客源不断,尽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之美,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提起“江星巨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自家一本“糊涂账”,却擅长念脱贫“致富经”,他就是江星村党支部书记吴迎强。
放弃万元薪酬,返乡甘为领头雁
“别看如今的江星村产业兴起来了,群众收入提起来了,要是说起以前的贫困来,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提起走过来的发展之路,江星村党支部书记吴迎强感慨不已。
长期以来,江星村主要以农为主,打工为辅,产业几乎为零,村民生活艰苦,村庄破烂不堪,贫困户124户632人,占了总人口的四成,贫困发生率极高。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钱,是江星村最真实的写照。
2010年12月,吴迎强从广东省回乡过春节。走亲串户中,村里贫穷群众的困难生活,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深深地触动了那颗反哺家乡的游子心。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广东打拼多年的社会基础,婉言谢拒老板一再邀请,放弃过万月薪,甘心回村当起了一个月只领取不到一千元工资的村干部。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星人,如果不站出来带领乡亲们搞发展,脱贫致富,我就对不起江星的父老乡亲,我就枉为江星人。”2011年,吴迎强在竞选江星村主任时说的话很漂亮,事干得更漂亮,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七年间,吴迎强白天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晚上在村开群众会、谋出路,从未向村集体报过一分差旅费和招待费,却个人出资垫付劳务费用,帮助贫困群众创业,每逢重要佳节慰问困难老人。他从自己的腰包掏了多少钱,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
就是这样一位“糊涂”支书,硬是带领群众在乌江河畔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脱贫致富新路。
夯实基础设施,补齐民生大短板
“要致富,先修路!”——吴迎强很早便意识到修路对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决心啃掉这块“硬骨头”。上任当年,他即带头组织外出成功创业人士、村内车主等召开座谈会,协商捐资修路事宜,又号召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终于将思南城区至江星村坑坑洼洼的路面填平。
吴迎强谋划着长远之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先后多次提出议案,呼吁改造县城至江星近8公里的公路。这项总投资近400万元的工程终于在2014年得以立项,并于年内建成通车。
新貌换旧颜。吴迎强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带领群众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短板,先后新修村组水泥硬化路7000余米,入户率达到98%,解决农户安全饮水263户,80%的群众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2013年,江星村委会办公楼仅有两间摇摇欲坠的危房,只能“蜗居”在农户家里办公,开会则是哪里方便哪里开,无法发挥村级阵地作用。吴迎强通过周转属于集体土地的废弃村小学建设用地,投入18万元新建占地5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让党员有了家,村干部有了办公场所,结束了“公章随身带、会议田边开”的艰苦时代。随着会议室、便民服务室、远程教育播放室、农家书屋、村务信息公开栏、农民健身场所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功能不断提升标准化,前来办理手续、查询政策、阅读资料的群众络绎不绝。
同年5月,吴迎强一心为民的精神得到了江星村党组织的高度认可,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兴业强村富民,赢得群众金口碑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做得好不如农民增收致富好。”这是吴迎强的口头禅,也是他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
为引导村民们尽快走上致富路,2015年,吴迎强把产业发展作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在村民大会上抛出了“一揽子”发展种养殖产业的想法和规划。他的满腔热情却被泼了一瓢冷水,部分村民对他的规划并不感冒,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念头,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发展力量分散。
开工没有回头箭。吴迎强抱着“不撞南墙心不死”的心态,每天挨家挨户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动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参与到规模化产业发展中来,帮助为他们寻找销售市场。同时,吴迎强无偿拿出自家的1.5亩土地,协调流转土地100亩,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成立江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草莓采摘种植基地。
艰难的第一步迈出去后,好事接踵而至。江星村通过招商引资和村民集资,先后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基地3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300亩,蛋鸡养殖10000余羽,铁皮石斛种植2亩。期间,吴迎强曾自掏腰包为产业发展垫资20多万元,保证了村民应得的6万多元务工报酬。
“因为家庭没有底子,以前想干什么都干不成,吴支书帮忙贷款10多万元,我有了搞好产业的信心。”2015年,村民吴迎松迅速建成5000只蛋鸡的养殖场1个,同年获得纯利润10万余元。
2015年冬天,在大兴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感染下,江星村还上演一出励志的“让贫”记。村民吴再洪家曾屡遭不幸,因务工伤过腿,长期不能劳动,生活艰难。村“两委”计划把他家评为低保户,被他毅然拒绝。村“两委”计划把他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时,再次被他拒绝。“村里帮助流转土地种植的10亩地膜蔬菜,纯收入可望超过贫困线。困难是暂时的,把指标留给其他贫困户,不要再考虑我家。”两次“让贫”,赢得当地群众一片喝彩,也成为了思南扶贫路上的一段佳话。
农旅融合发展,念好脱贫致富经
2016年初,吴迎强被任命为江星村党支部书记后,干劲更足了。
他瞄准县城消费人群,又开始谋划起发展乡村旅游,决心把江畔穷村打造成四季有花有果的思南“花果园”,走农旅结合的现代生态循环产业“致富路”。
多年在外承揽工程的村民吴迎军,通过与吴迎强多次交谈,认准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美好前景,回村投资1000万元建起“开心农庄”,于2016年端午节开始试营业,带动该村36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5人。依托精品水果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草莓采摘基地等产业支撑,“开心农庄”积攒了不少人气,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到草莓成熟季,场面相当火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做大乡村旅游产业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建立起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村民“52111”的利益联结机制,惠及更多贫困群众。2016年,江星村集体经济资产积累突破6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余元,62户236人贫困户如期脱贫。
在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吴迎强结合旅游服务“六心行动”,提出“以德育人、以德养景、以德立村”的乡村治理思路,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定期组织村民举办道德讲堂和休闲文化汇演,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群众心中,丰富民族村寨文化素养和内涵。同时组织23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志愿服务队,免费提供指路、景点咨询、卫生清理等志愿服务,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村干部就是地基中的钢筋,位置不高,但责任很大。”最后,吴迎强用简单的一句话高度概述自己对职业的认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由于吴迎强的心胸和担当,江星村发展势头势不可挡,“江星巨变”仍在持续上演。(王青 侯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