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向东本报通讯员廖涛
“光鲜亮丽的空姐不做,回到山旮旯里天天跟鸡打交道,真是个傻姑娘。”这样的话曾凡玉不知道听了多少次。
“我喜欢‘折腾’,总有一股干事儿的热情。回家乡,我不后悔!”10月23日,在南召县青山生态柴鸡养殖基地,刚满30岁的曾凡玉自信而阳光。
曾凡玉曾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一名空姐。由于父亲体弱多病、弟弟年幼需要照顾,2011年她辞职回乡,后经媒人牵线撮合,和邻村的小伙陈真结婚。婚后,夫妻俩决定在家乡创业。通过到山东、陕西、湖北等地考察,2015年,他们流转了6000亩山林,创办南召县青山生态柴鸡养殖有限公司,在山坡上放养了10万只柴鸡。
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2017年7月5日,暴雨突袭,3万多只鸡瞬间淹没在洪流中;冬日的暴雪压坏了基地的仓库,几个月的辛苦化为泡影;散养在山上的鸡被野猫、黄鼠狼等咬死咬伤,屡见不鲜;由于销售不畅,上万枚鸡蛋在仓库中变质……一个接一个的难题让曾凡玉措手不及。“看着死掉的柴鸡,我心疼的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是从哪儿跌倒还得从哪儿爬起来,擦擦眼泪还得继续干。”这个外表看起来柔弱的姑娘,振作精神,不断做着新的尝试。
为提高柴鸡的产蛋量,她四处考察钻研养殖技术,成功破解了冬天母鸡下蛋少的难题;为扩大销路,她租车到周边县区邀请经销商到基地实地考察、免费品尝,考察完后免费赠送产品,让他们回去试销。
在曾凡玉和家人的努力下,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目前存栏土鸡10万只、日产柴鸡蛋1.5万枚。由于实行散养,鸡蛋品质好,基地里的鸡蛋卖到每枚近3元,仍然供不应求。
致富后的曾凡玉没有忘了乡邻,她说:“小时候,我家住在深山区,父亲长期患有慢性病,只能靠母亲挑起家庭重担,村里乡亲常常接济我们。现在我的日子好了,得想办法回报大家。”于是,她主动和白土岗镇政府联系,制订了结对帮扶方案,与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动员周边62户贫困户入股养鸡、安置他们到基地务工。仅去年,就有18户贫困户在养殖基地带动下,年均收入18000元,顺利实现脱贫。
“只要肯努力,在农村也同样能有大作为。我们以后还会坚持原生态的养殖理念,把基地做大做强,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曾凡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