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和煦的阳光下,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火炬村老古潭自然村一改先前的破败和杂乱,经过疏浚河道、植绿增绿,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新建的文化墙、文化长廊、景观小品等,带来浓郁的人文气息。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小桥、流水、人家,自成一片风景。

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是阳山镇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更加均衡、协调、可持续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决心。近年来,阳山镇以项目为抓手、以载体为支撑、以改革为突破,以发展高质量不断厚植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在可知可感的民生实事上苦下功夫,使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和进步。“桃花源”里奔小康,成为阳山镇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环境美 演绎新版“桃花源记”

阳山镇桃源村前寺舍自然村位于无锡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内、桃花岛景区南端。村庄现有约7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种植水蜜桃

漫步村头屋后,美景随处可见。村口小河畔的爱莲亭上,镌刻着“花品厌媚涵清雅,根质重节养虚心”的楹联,常常吸引众人驻足吟诵。村内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水系蜿蜒曲折、建筑布局“错落有致”,道路弯折“自由自在”,俨然一座桃花源中的悠闲村庄。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前寺舍村庄与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渊源深厚。近年来,阳山镇以挖掘弘扬祖先“莲文化”为切入点,引导村民树立崇尚高洁、清白做人的良好风尚,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次第展开。在外墙翻新、道路铺设、植绿补绿同时,设计有关廉洁教育、家风家规教育的墙体彩绘,逐步形成良好的家风、民风、社风,村民自治理事会组织开展家庭成员恳谈活动,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党员要组织家庭成员开展“过佳节、谈家训、话清廉”交流谈心,党员户向群众赠送廉情寄语活动,并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文化遗存,对村庄进行整体环境提档升级。

爱莲泉、《爱莲说》文化墙、周氏名贤馆、周氏家训碑刻等一个个文化小景点令人耳目一新,让这个粉墙黛瓦的小村落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莲文化浸润村庄的每个角落。

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在阳山,农村全面小康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见缝插针、见缝布景,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火炬村党总支书记郑斌说。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必须尽快补上。阳山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以政府为引导,为农村全面小康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阳山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擂响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隆隆战鼓。今年,阳山镇落实“一带引领、双核互映、五区联动”、建好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蜜桃镇。按照美丽村、宜居村、整洁村的建设要求,对61个自然村环境面貌进行改造提升,总投入达5000万元。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度开展“洁美阳山”行动,设立专项督查奖励资金300万元。桃源村前寺舍、阳山村朱村、郭庄获评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红榜村。聚焦全镇田容田貌,全力整治“脏、乱、差、丑”,完成拆除农业设施用房2563平方米、大棚109亩、彩钢板7550平方米。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齐心协力抓整治,提颜值。阳山镇从村民最关切最期盼解决的环境问题入手,党员群众合力打响了一场环境整治的攻坚战。整治前,桃源村的庭院、道路两侧、房前屋后都被村民的乱堆放、乱搭建占据,既影响了村庄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在村党总支的引导下,党员干部带头整治自家房屋前后的环境,并挨家挨户做好村民的说服劝导工作。

如今,村民不仅主动清理了家门口的杂物,还按村里的要求,统一建起了一个个漂亮的花坛,成为各家门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火炬村党总支以老古潭自然村为试点,党员、村民齐心协力,高标准实施道路提升、路灯亮化、景点靓化、节点美化、健康步道五大工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干干净净迎全面小康。

百姓富 桃花源里的“甜蜜”生活

在桃乡,赵逸人不仅是一个“名人”,还是一个“忙人”,更是广大桃农最信得过的“能人”。多年来,她的手机成为了桃农求助的“农科110”。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回答桃农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1982年,酷爱农业的大学毕业生赵逸人,被分配至阳山镇工作,被父老乡亲赞誉为“最美农艺师”。她也是阳山水蜜桃辉煌发展的见证人,上世纪80年代,阳山桃农亩均收入800元,通过二次产业结构调整,2003年种植面积从641亩扩大到3.2万亩;进入21世纪,阳山变成名副其实的“桃花源”,桃树品种从3个扩容到20多个、上市期从40天延长到3个月,阳山桃农亩均收入超2万元,阳山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无锡市户均存款最高的乡镇,也成为四里八乡老百姓称羡的致富典范。

2009年,从农村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吴晓波,辞职回到阳山种植水蜜桃,开始她的“新农人”之旅。2011年,她创办果多多水蜜桃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她投入大笔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她开发系列农业文旅创意产品,通过旅游+文化+有效拉长水蜜桃产业链,为乡亲们探索出更多的致富路径。2019年,合作社水蜜桃年产量超过1万箱,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这些小康路上的奋斗者,在阳山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村村强带动家家富”的小康图景,而他们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于阳山乡村振兴的理念与坚守。在阳山,长期以来,政府深入宣传“一人香不算香、个人富不算富”理念,积极搭建三大平台,助推“领头雁”发挥作用、富民强村。

阳山以“一村一品”为主阵地带领致富。冯巷、前寺舍、朱村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以“乡购”“乡居”“乡游”为主题,错位布局、互补发展;麒麟湾民宿村、顺丰电商村、山南头民俗文化村等,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连年举办桃花节、年味节、丰收节,以节造势、以节富农。村集体在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致中壮大村级经济,村民在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业中获得持续收益。水蜜桃主产区7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万元,户均存款超32万元。

以培育专业合作社为主抓手带头致富。制定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做给桃农看、带着桃农干、帮助桃农赚”。已有3200名跳出农门大学生再回农村,创办合作社158家、家庭农场40家,带动桃农5000多户。以拓展电商平台为主渠道带动致富。抢抓互联网业态新机遇,强势入驻天猫、京东、顺丰优选等,建立电商平台100多家,授权专卖店174家,“玉玉果园”“蜜桃匠”等一批桃农电商平台规模,位居前列。

好山好水的桃花源,古老乡村、绿色生态,在此交相辉映,阳山的百姓们不仅念起致富经,更是在桃花源般的田园乡村里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产业兴 阳山蜜桃产业迭代升级

土菜、土鸡、土鸭一一端上餐桌,原始淳朴的味道立刻吸引了“老周家餐厅”的食客们,他们有的是无锡本地人,也有从长三角其他地方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家餐厅,坐落在鸟语花香的阳山前寺舍村。

主理人周远东是土生土长的桃源村人,跟村中大多数的周氏后代一样,他早年外出开拓事业,办工厂管生产做贸易,几十年过去,周远东与妻子重归故土,回村翻修了祖宅,建起“老周家”田园度假村,盖起民宿“有信阁”、茶舍“爱莲堂”。一来是为了寻根问祖寄托亲情,二来也是为了积极参与当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窗外的天气晴朗,案上的沉香散着烟,壶里的茶泡出了汤色,“老周家餐厅”屋外的村邻们微笑着互相寒暄,江南的冬天温馨而宁静。这家有着浓郁家乡风情的阳山民宿,恰是阳山产业融合发展的缩影。

阳山坚定走“产业立镇”之路,围绕“生态宜居、特色农业、休闲度假、文化养生”四大特色,以“种世上最美味的桃子、建中国最美丽的乡镇、品人间最美好的生活”为愿景,推动水蜜桃产业迭代升级,着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阳山镇书记杨国忠表示,阳山正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禀赋,以“桃、山、水、泉”为主要元素,以田园综合体为引领,以主题酒店与精品民宿为亮点,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依托,对照风情小镇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坚持“一带引领、双核互映、五区联动”,全力打造“全域、全景、全季”为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

阳山的“全域”是以一张蓝图,拉开建设“桃源风情小镇”序幕。阳山2011年完成《无锡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2013年编制完成阳山总规,2015年根据新编制的《阳山镇村发展规划》,使得阳山的发展格局更加科学合理;2017年完成旅游度假区专项规划与桃源风情小镇建设专项规划,使阳山走的每一步都在规划的引领下。眼下,阳山正在引进融创集团,围绕“蜜桃、 温泉、 火山”三大特色,助力阳山规划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全域旅游名片。

阳山的“全景”是紧扣各村特色,彰显一村一景。阳山对自然分布的村庄分别采用“搬、整、包、转”四种处理模式,完成前寺舍、朱村等11个星级村的包装提升,形成“桃园深处有人家”的意境。以地处小镇核心范围的桃源村为例,积极发展精品住宿、观光农业、文化村落等多种经营,吸引大量游客聚集,将成为加强旅游辐射、带动村级致富的新亮点。其他自然村结合自身特色,涌现出葫芦谷商业街、顺丰电商村等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的典范。

阳山的“全季”则是挖掘地方资源禀赋,努力实现全时段旅游发展格局:春有桃花节,夏有蜜桃节,秋有丰收节,冬有年味节。目前,阳山四季风光展示以春天的阳山桃花节最为著名,从1997年首届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20年第二十四届的“桃源佳节美名扬”,这一无锡人民引以为豪的盛大节日,从稚嫩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从国内到国际,从“官办”到“民办”,从“民办”到“体育+旅游”,已成为一个融赏花观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地方性节庆盛会,连缀出一曲曲“桃乡盛会富桃农”的美丽传奇。

在阳山的产业格局中,阳山水蜜桃产业作为金字招牌,在“十三五”时期持续开展品质提升工程,实现“甜蜜事业”的迭代升级,推出一系列关键举措。成立品牌保护协会,研究所实体化运作。设立7家双品牌试点单位,开启森林认证工作,实现了水蜜桃质量安全可追溯。水蜜桃产业研究所实质性运作,新建研究中心大楼,设置五室一站一中心。加强水蜜桃市场管理。对桃农会员卡的年审及新办加强管理,维护水蜜桃市场正常交易。增加阳山水蜜桃网络及实体授权店铺的保证金,并加强对授权店铺的巡查力度。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对假冒桃箱生产厂家及水蜜桃实体、网络店铺进行维权。创新人才机制,培养技术服务队伍。培养一支阳山自己的水蜜桃技术队伍,挖掘一批有经济实力、社会影响、文化内涵的乡贤以及种桃的“田秀才”“土专家”,形成一支百余人的当地种桃技术能手为主的桃农队伍,让桃产业人才发扬光大。

目前,阳山镇为进一步提升阳山水蜜桃品牌价值,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阳山水蜜桃出口基地管理准则》等十多项产业管理新规,使阳山的金字招牌立得更实、叫得更响、推得更远。

执著奋斗,久久为功。 阳山镇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桃花源”般的美丽乡村,奋力书写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阳山答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