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和政,一场不期而至的瑞雪给田野罩上了一层白色外套。12月6日,和政县罗家集镇小滩村村民杨尕金起了个大早,将前段日子从山里捡回来的山野菜乌龙头装上车,运往小滩村乌龙头种植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过称卸车后,从合作社负责人手中接过钱,杨尕金用满是老茧的手蘸着口水细数了两遍,才小心翼翼地揣进贴身口袋,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这是记者在该合作社新建厂棚里看到的一幕。

小滩村与三岔沟旅游景区相连,附近山林茂密,乌龙头、蕨菜等山野菜产量大。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使得乌龙头、蕨菜、芨芨菜、苜蓿等这些昔日司空见惯的农家山野菜,成了城市餐桌上的稀罕物,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成了外来游客的“新宠”。面对这一商机,该村青年王岩龙筹集资金150万元成立了乌龙头种植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地300亩,种起了乌龙头,让村民们找到了致富之路。

“我们村土壤贫瘠,农户收入微薄,以传统种植的经济收入考量,很多地块连化肥钱都挣不出来!而种植乌龙头就不一样了,虽说荒山种植6年、耕地种植4年才能收获,但细细算下来,每亩的收入比种地翻了两三倍。”说起种植乌龙头的初衷,王岩龙有说不完的话。原来,头脑灵活的他在2014年了解到,外地人种植野菜获得较好的收益后,便主动找到村“两委”成员商量,决定将山野菜从“山间”种到“地头”。

好好的土地不种粮食反倒种野菜,这对于部分思想保守的农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为增强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王岩龙和村干部们带领部分村民先后到青海、天水、陇南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了乌龙头种植技术。然而,以往的乌龙头都是生长在山林中,自生自灭。大面积种植后,对土壤温度、种植密度、采摘收购标准都有了一定的要求,而且作为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严禁打农药、施化肥。为了能够规范山野菜的生产和销售,让这一产业真正成为村里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合作社注册“柳梅滩”商标,并鼓励和吸纳周边农户加入,成为社员。为了打消流转土地农户的顾虑,合作社承诺免费提供野菜栽种及管理的技术指导,并在销售上给予帮助,给当地农民吃了“定心丸”。“合作社实行的是贫困户务工就业帮扶政策,也就是流转土地的贫困户可以常年在野菜地就近做工。”王岩龙说。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只有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小滩村正是紧紧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机遇,结合村上林果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经济引导、兼顾生态”的发展原则,大力推广生态经济兼特色树种乌龙头种植,打造该村乌龙头种植基地,这才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路子。现在,该村的乌龙头种植面积由最初的几分地发展到300多亩,合作社已发展骨干会员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带动村上60多户群众种植乌龙头,亩产收益超过5000元。“今后,我们村上将利用这个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鼓励更多的周边群众种植乌龙头,以此来带动当地的建档立卡户增收致富。”谈及今后的打算,村党支部书记扈金昌信心满满地说。

小滩村的乌龙头种植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只要罗家集镇能抓住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小滩村群众脱贫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快,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记者:马龙 李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