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细沙乡细沙村境内青山连绵,水美竹丰。这些竹子可不是为了观赏,它们叫方竹,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摇钱树”。

近日,在云南省政协举行的“见证助推脱贫攻坚 感受政协委员风采”视频采访会上,昭通市政协委员、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菜人家”)董事长廖兴巧介绍,该公司通过组织发动农户种植、采收、销售竹笋,实现脱贫增收。

细沙村是云南菜人家的挂钩帮扶点,帮扶对象涉及12个村民小组105户525人。为了更好地带领当地百姓摘掉“穷帽”,云南菜人家成立了以廖兴巧为组长的精准扶贫领导组,通过走访调研,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我从事竹笋相关产业近30年,积累了一些经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产业帮扶。”廖兴巧介绍,昭通市着力打造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自2015年开展产业帮扶以来,云南菜人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11个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签订“方竹产业合作协议”,组织发动农户种植、采收、销售竹笋,现已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方竹种植5万亩,小米辣种植3000亩,预计户均年增收6000元。竹笋、花生、小米椒等原材料收购资金累计达3.25亿元,辐射永善、大关、盐津、镇雄、彝良、威信县及四川省雷波县,带动群众采摘、种植2万余人,年人均创收1.6万元以上。此外,云南菜人家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吸纳细沙村85户90余人进入公司就业。

云南菜人家副厂长张焕兰就是依靠方竹脱贫致富的受益者之一。张焕兰一家曾是细沙村的贫困户,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永善县的云南菜人家正式投产,张焕兰在别人的推荐下进厂工作。让她没想到的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她在自己的努力和公司的培训下,现在成为了副厂长,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

据了解,六年来云南菜人家累计招收农民工2130人,其中贫困员工258人,稳定脱贫出列258人。

2019年10月30日,中山市国资委下属国企中山中汇集团有限公司、昭通市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昭通市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混合改制合作模式,组建成立“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集竹笋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扶贫协作项目。重组后的公司,其竹产业将辐射带动永善县11个乡镇、5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2212户。

“通过东部发达地区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参与,整合‘国有资产+民营资本+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对永善发展壮大竹笋种植和加工产业,促进全县竹产业资源变资本、社会资金变股金,对促进贫困山区竹农持续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廖兴巧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引领当地农户栽种培植小米辣、方竹笋、洋姜、花生等原料,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培育原料基地,增加农户收入;继续做好“精准扶贫”“万企帮万村”工作,履行好与永善县55个村村企合作协议、11个方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收购协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