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制定高产技术路线是高产的关键棉田种类、品种特性、管理水平、气候条件不同,采用的高产路径不同。在矮密早栽培模式下,新疆棉花种植模式有多种。一是一膜6行或4行宽窄行距(66cm和10cm)的种植模式;二是一膜3 行的76 cm的等行距种植模式;三是一膜4行的宽窄行距(40 cm 和60 cm)手采种植模式;四是1+2+1 的混合种植模式等。目前高产棉田种植模式以一膜6行宽窄行距(66cm和10cm)的种植模式和一膜3行76cm的等行距种植模式为主。应根据棉田种类、品种特性、管理水平、气候条件,选择确定最能发挥各种要素生产潜力的种植模式,有利于高产。在高密度种植下,新疆棉花种植密度有多种。一是高密种植,密度在25.5万株/公顷及以上;二是中密种植,密度在22.5万株/公顷左右;三是低密种植,密度在15 万株/公顷左右。目前生产上中密和高密棉田基本各占一半,随着机采棉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宜脱叶落叶,棉花种植密度有降低趋势,极少部分棉田选用杂交种,选择低密种植。应根据棉田种类、品种特性、管理水平、气候特点,确定有利于发挥各种要素实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低密度种植方面,存在品种选择不配套问题,应选择个体优势强(株高80~90cm)、产量潜力大(单株平均果节数20 个左右)的早熟品种。
在构建高产棉花路径上,也有不同的探索实践。2009~2012 年李雪源团队制定设计了“三增一快两优一降”的技术途径,实现了棉田总铃数的提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采用“双株双层”的技术方法,通过增加密度、利用双层改善田间环境,实现了高产。高产是个永恒目标,在探索高产的路径上,永无止境。根据实际,制定适宜自己的高产技术路线,对实现高产极为重要。3.5 掌握性状的控制技术是高产的关键对关键性状的控制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基础。新疆形成的一系列棉花种植技术,实现了对根、茎、叶、蕾、花、铃等器官性状的合理控制,优化了群体个体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性状指标,提高了棉花收获株数、单株结铃数,显著的提高了棉花产量。棉花高产创建通过对株型性状、果枝、果节、棉铃时空分布、节间长度等性状的有效动态控制,保障了出枝出节成铃多而早、早而快,蕾铃脱落性状的显著降低,实现了棉花高产再高产。随着轻简高效栽培的发展,特别是机采棉的发展,对高产性状提出了新要求。李雪源团队研究提出了集中现蕾、集中开花、集中成铃、集中吐絮、断花、封尖(枝尖)等有利于集中成熟的高产性状,并形成了相应性状的控制技术,对进一步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