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全市把巴山肉牛产业作为“2+1”农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重中之重,进行全产业链谋划、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引领、养殖业主示范、千家万户参与的产业生态加速构建。近期,市政府副市长何金虎在乡镇调研,对7个家庭依托巴山肉牛发家致富的典型案例给予充分肯定,现刊发于后,供各地干部职工学习研究讨论,努力将巴山肉牛产业发展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巴中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案例1:70岁老年人养牛致富典型。通江县瓦室镇九龙村杨天荣家庭牧场,经过3年发展,目前常年存栏肉牛30头(其中能繁母牛17头),今年已售犊牛14头,2位70岁在家老年人靠养殖肉牛实现家庭年净收入15万元。
案例2: 脱贫户养牛致富典型。 通江县泥溪镇大柏树村原贫困户杨功,2015年,夫妻俩从外地务工返乡建简易家庭牧场养殖肉牛,2019年转型自繁自养。目前存栏肉牛30多头、其中能繁母牛20头,除去养殖成本今年家庭净收入20余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案例3: 返乡创业养殖肉牛致富典型。巴州区枣林镇枣林村张纯杰夫妻俩2014年从外地务工回乡,从投资10万元起步,历经几年发展,家庭牧场养殖肉牛已达8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20头,今年出售育肥牛和犊牛,除去养殖成本家庭年净收入40余万元。目前家庭牧场固定资产已达200万元,已有家庭生产生活车辆4辆。张纯杰把自己积累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向村民传授,带动周围村民一道奔康致富。
案例4: 上海张江人落户大巴山区养牛致富典型。倪正新,2014年从上海来到妻子原籍地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塔子坪,在畜牧部门指导帮助下建起200头规模家庭牧场,本人亲自经营管理牧场,今年共出栏肉牛116头,除去养殖成本后家庭牧场年净收入60万元。大学毕业的儿子今年也参与到肉牛养殖中来,父子俩计划明年扩大规模,规划建设二期标准化养殖场,并开始牵头组建化成镇巴山肉牛养殖协会,带动更多农户养牛增收致富。
案例5:朱雪兵,通江县诺水河镇潮水村人,2014年务工返乡开始养牛,3万资金起步、8年务实创业,通过自繁自养,目前存栏空山肉牛65头,其中母牛32头,年均净收入30余万,“家庭农场”成了“绿色银行”。住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生产生活车辆3辆),夫妻幸福、家庭和睦、日子滋润、四邻羡慕。
案例6:蔡林军,通江县青峪镇鹿角坪村人,自行创办兴旺家庭牧场,目前存栏肉牛113头,今年自己流转撂荒地种植饲草100亩、青贮1000吨,引领带动周边养殖户青贮2600吨。蔡林军自豪的表示:“今年我家庭纯收入五六十万,轻轻松松!后期还要扩大规模,挣更多的钱”。
案例7:张波,通江县青峪镇鹿角坪村脱贫户,27岁未婚青年。2019年,从本村能人蔡林军处购2头母牛起步,通过自繁自养、见母就留、圈养散养结合,目前已存栏肉牛31头、其中母牛29头,今年已产牛犊13头,8头母牛自养、5头公牛卖出,年收入实现10万元,脱贫户真正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