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牡丹富丽堂皇,国色天香,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近年来,霍州市白龙镇陈村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大胆发展药用牡丹300余亩,且长势喜人。入夏时节,记者来到陈村田间地头进行采访,虽已错过花期,但一株株长势喜人的牡丹随风摇曳,煞是好看。
“牡丹不仅花开的好看,而且全身都是宝,牡丹花瓣能做化妆品原料,花籽可以育苗,花盛期的根茎可以做丹皮入药,效益相当可观。”陈村村委会主任张春华开门见山地说,陈村以集体经营方式种植了300亩药用牡丹,达产后预计可收入300万元,这对村集体收入“破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因地制宜 积极引种
陈村位于霍州市区西南汾河西岸,地处吕梁山脉隆折地带和汾河谷地交汇处,毗邻霍侯一级路,紧靠团柏矿,原来是一个工矿业较为发达的村庄。但随着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全村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产业调整迫在眉睫。全村4000多口人,村民们多靠外出打工为生,同时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小面积作物,收入微薄,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张春华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千方百计为村民们谋求增收门路,但一直没有什么好项目。“以前,我们只知道牡丹是来观赏的,却从来没听说过牡丹还可以作药用,”说起当初引进药用牡丹的场景,张春华如数家珍:2014年,他了解到汾西村民已经种植具有很高经济效益的药用牡丹。陈村和汾西县隔着一座山,既然汾西能种,那么陈村也一定适宜种植。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张春华萌生了种植药用牡丹的念头。
通过多方打听,张春华了解到运城绛县是种植药用牡丹大县,他便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去考察,回来后将考察情况告知村民。但大家以前没有接触过药用牡丹,宁愿种红薯,也不敢去尝试。看到大家这种心态,张春华犹豫要不要将药用牡丹引回来。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村支“两委”干部经过仔细研究,赴外地考察,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土质情况,确定发展药用牡丹,将药用牡丹种植引进回来,以集体经营方式种植300亩。
克难攻坚 精心培育
陈村种植的牡丹属于药用牡丹,其根部可以制成中药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一种常用中药。记者看到陈村的药用牡丹都是一小块地一小块地种植,没有连成片。
“很多村民不愿意尝试,也不敢尝试,只有一部分村民愿意种植药用牡丹,因为这些土地没有连在一起,我们只好在有限的土地上试验性种植,希望有个好收成。这样种植,在管理上十分困难,日间的除草、浇水都不好进行。”张春华介绍说,我们种的这些牡丹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打破村集体零收入的一个有益尝试。
村委委员郑文耀今年45岁,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当初去运城考察项目时,他就一起去了,回来后十分主动,愿意带头种植药用牡丹。
记者在种植园看到,经过两年的生长,如今一些牡丹已经开了花,虽然一眼望去只是孤零零的几朵,但还是让几位村干部兴奋不已。郑文耀说:“种植药用牡丹是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它的收益在5年以后,每亩种植4500棵至5000棵,按现在的价格计算,2018年收益后,每亩收入约1万元左右。”
“郑文耀是村里第一个支持我的人,也是因为他的表态才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将药用牡丹引回来。”张春华说,这些牡丹都是2014年种下的,当时我们通过反租村民土地,并成立了永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行产销一条龙作业。
规模种植 渐入佳境
“牡丹是一截一截地长,今年开了花,就表示我们的种植效果还不错。”郑文耀说,虽说种植药用牡丹几年后才可以获益,但今年开了花的牡丹就可以采籽了,将籽经过育种,又可以出售。不过,这些牡丹能顺利成长起来,都是村民张红生的功劳。
今年54岁的张红生是村里的种植能手,在药用牡丹引进村里后,他积极加入,依靠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经验,细心照料,终于获得了成功。
“我以前和村干部商量,说这些牡丹能活下来一半,就算成功,可没想到都成活了。”张红生说,听村里的老人们说,陈村以前就一直有人种植牡丹。他也出去考察过其他地方的牡丹种植条件,发现陈村完全符合。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这些药用牡丹全部栽种成活。
“两年前,村民们害怕药用牡丹种不活,没敢把土地租给村委会,村民们的想法我们理解,好在药用牡丹栽种成活,如今就是等它的根部长成。”张春华说,按照今年丹皮的收购价格计算,他们村300多亩的药用牡丹最少可收益300万元,而最初的投资只有十几万元。
“我们已经做好了计划,获益之后,除了本钱,所有钱款都给村民,谁家把地租给了我们,到时候谁家上去收割,我们合作社负责出售,挣的钱都归村民。”谈及下一步的计划,张春华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就是希望获得村民们的支持,扩大陈村药用牡丹的种植面积,让出去的村民都回来,让不敢种植药用牡丹的人接受它,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特色种植辟新路
近年来,霍州市陈村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土质情况,将药用牡丹种植引进回来,通过反租农民土地,利用荒山、荒坡,发展种植药用牡丹300余亩,村委会主任引进药用牡丹,村委委员带头管理,种植能手负责照料,几个人分工明确、协同作战,各负其责、排除万难,将一株株美丽的牡丹花种进了村里,并成立了霍州市永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行产销一条龙。陈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引进药用牡丹,帮百姓脱贫致富,为陈村发展药用牡丹种植叫好,愿艳丽牡丹早日在这里盛开如火!
记者 范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