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农户忙碌着将最新收割的一波“定制水稻”加工成大米,派送至客户手中。秋收时节,重庆万盛市民梁光凤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作为“私人定制”水稻的客户,她已用近一年时间,见证了水稻从绿色禾苗到金黄稻穗的生长全过程。
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村民在为客户晾晒“定制水稻”
南川区福寿镇地处海拔800米左右的浅丘地带,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5000亩,是天然的优质稻产区,种出的稻谷以富硒、口感好而著称。但受“种田不赚钱,只是吃饭田”的想法影响,不少村民选择在外务工,导致田地撂荒。2017年元旦过后,福寿镇试水水稻“私人定制”,两年来,逐步打开市场。
“我们村的产业主要是水稻和西瓜种植。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提高增收门路。”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村主任汪文奇说,“定制水稻”的想法源于他的一次外出考察,“我看到果树都可以定制,就想着水稻可不可以尝试一下?”
图为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的“定制水稻”区域。
汪文奇的想法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他牵头成立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了农民的150亩稻田,尝试水稻“私人定制”。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管护、技术、价格、防控等技术,以每年每亩1650元的价格返租给农户种植。
“种植水稻的农户多是56岁以上的老人。为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只管种植不承担风险,合作社来招募客户。”汪文奇告诉记者,“定制水稻”的客户在水稻栽插前缴纳每亩2000余元不等的定制费,便视为认领了一亩“定制田”,稻田里的收成全部归定制者所有。合作社承诺,保底亩产400公斤绿色稻谷或亩产300斤有机米。合作社还会通过微信为客户发送水稻种植期的施肥、养护信息。整个种植过程透明化,接受客户全程“跟踪”。
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村民在栽植“定制水稻”
抱着“吃健康、安全食品”的初衷,梁光凤于2017年成为首批定制客户。在水稻种植期,她还去到大石坝村实地参观,“每一亩田都标识着定制客户的名字,杀虫用太阳能杀虫灯,不洒一滴农药。肥料只施农家肥,水稻长势很好”。梁光凤说,第一年水稻丰收后,全家人给予大米一致好评,她便成了“回头客”。
对农户而言,“定制水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原来,一亩地的产值最多也就1300元。现在种子、技术全部由合作社提供,不施化肥又减少了支出,每亩地增收近700元。”今年69岁的大石坝村七社村民韦邦明告诉记者。
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村民在客户的“监督”下收割“定制水稻”。
“‘定制水稻’是我们探索出的农民增产增收途径。试水两年,已有100多位定制客户。”重庆市南川区福寿镇副镇长陈明保说,下一步,该镇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福寿米”品牌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吸引务工人员回流;拉通产业链,让“定制水稻”走向更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