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长吻鮠技术
罗强
2019年 ,璧 山区结合重庆生态渔技术体系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 ,实 施了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长吻鮠养殖试验示范。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长吻鮠在璧山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条件
该试验示范地点选择在位于璧山区大路街道福里村的重庆市璧山区新月水产有限公司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基地。试验池塘水面面积45亩,主养区9条流水槽,每条流水槽规格相同均为22米 × 5米 × 2.5米,流水槽水位常年维持在2米左右,流水槽尾端配套吸污及底排污设施。外塘净水区种水芭蕉、荷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
2.鱼种放养
试验长吻鮠规格 71.43g/尾,放养时间为2019年7月7日,6号槽投入的大规格苗种11550尾,开始养殖试验示范。鱼种入池前用4%的食盐水药浴10分钟。外塘净水区放养具有净水作用的鲢鳙鱼,外塘不投饲料。
二、生产管理
1. 饲养投喂
长吻鮠全程投喂重庆大鲸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全价颗粒饲料。由于长吻鮠喜集群,怕光,故投喂时间选择在早晚,投喂时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喂。一般要求全部摄食到八成饱为止。同时,应根据天气、摄食情况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2.水质调控
生产过程中,采用水产养殖在线监控系统 — —鱼儿乐心智慧水产系统,实时定点监测外塘净化区和流水槽水质中溶解氧,一旦发现溶氧指标异常问题,特别是槽内,及时采取措施,外塘开启增氧机,底部开启微孔增氧设施进行处理;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以及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中菌相、藻相均衡;定时吸污,吸污的时间和次数根据流水槽主要养殖品种投喂时间决定,每日3-5次,污水经四级自然沉淀过滤流入湿地生态净化后再回流到流水养殖槽池塘的外塘内。
3. 病害防治
长吻鮠病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在鱼种放养前进行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鱼体也消毒。在鱼病流行的4-9月,定期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氯制剂挂袋或用碘制剂挂海绵包消毒。同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渔用多维、免疫多糖制剂,增强鱼的体质,提高鱼自身免疫力,并严格防止周边农药、有害物质等流入池中,防止重金属中毒。
由于养殖管理精细到位,加上长吻鮠本身的适应性强,整个养殖阶段未有较大病害发生。长吻鮠存活率95.8%。
三、效益分析
1.养殖产量
2020年6月9日测产,平均规格507.14g/尾,已初步达到当地上市规格,将开始陆续上市,6号槽长吻鮠产量 5611kg,苗种 825kg,净产量4786 kg,饲料用料6.6吨,饵料系数为1.38。
2.成本分析
6号槽总成本97869元,其中土地流转费4766元,苗种费22770元 ,病 害 防 治 费 3111 元 ,饲 料56565元,水电费6957元,雇工费4000元,长吻鮠平均养殖成本为17.44元/kg。
3.养殖利润
按当前长吻鮠行情计算,平均单价24元/kg左右,从成本分析可知,养殖长吻鮠盈利6.56元/kg,6号流水槽盈利36808元。
四、讨论与分析
1.经过一年的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试验,长吻鮠没有疾病暴发,能适应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明显,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2.从数据上看,长吻鮠养殖存在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苗种价格、饲料价格偏高,养殖成本高于常规淡水鱼养殖成本,市场行情也较好,养殖收益也高于常规淡水鱼。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养殖模式的改进、投入品的增加,很多品种的养殖周期缩短,市场价格的变化更为频繁,渔业生产者面对考验更加艰难,因此在养殖品种选择上需做好市场调研,合理布局,真正面向市场与消费群体;同时更要重视生产管理,方能提升养殖效益,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