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地处中越边境、桂西南边陲,这里旱地丘陵众多,气候和土壤适宜甘蔗生产。在当地,甘蔗生产既是当地重要的税收来源,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一直以来,广西大新农商银行把当地的支柱产业——甘蔗生产,列为重点支持项目,用朴实的“三农”情怀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注入祖国南疆边陲“蔗乡”,多举措助力糖业产业发展,让“甜蜜事业”更甜蜜。

“金税甜蜜贷”让农户有“甜”头

“有了‘甜蜜贷’,日子越过越甜蜜,感谢大新农商银行!”家住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新民村的村民农文生发出由衷赞誉。今年59岁的他,种植甘蔗已有30个年头。在大新农商银行的资金帮扶下,种植甘蔗让他的钱包鼓了起来。

自广西启动“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大新农商银行将金融服务“轴心”突出放在辖区甘蔗生产的“点子”上,加大与制糖企业通力合作力度,大力推广“甜蜜贷”产品。此外,还每年组织信贷人员赴乡村走访当地蔗农,采集农户信息,积极拓展业务,对广大蔗农实行“绿色通道”办理贷款,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发放,及时满足蔗农购买化肥、农药、农膜、蔗种等资金需求。

“‘甜蜜贷’按核定的甘蔗种植面积、近三年甘蔗入厂量、个人资产、信用记录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贷款额度,最高额度达100万元。”大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秀超说。

“甜蜜贷”额度高、办理快、无需抵押的特点,备受到甘蔗种植大户的青睐。家住大新县振兴乡怀益村,承包、种植甘蔗2000多亩的苏正飞是众多受益于“甜蜜贷”中的一员。现年43岁的苏正飞种植甘蔗却已有20多年的老资历,1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瘫痪卧病在床,家里的顶梁柱瘫倒了,瞅着家里欠下几万元的债务、体弱多病的母亲及三个年幼弟弟,家里的重担落在了他单薄的身上。辍学回家后,苏正飞将自家撂荒多年的田地开垦出来种植甘蔗。起初,在大新农村信用社(大新农商银行前称)的帮助下,他获得5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后来随着开垦、承包种植甘蔗扩大,贷款需求额度也逐步增加。靠着勤奋和闯劲,苏正飞成为名声大噪的“甘蔗王”。五六台收割机、装蔗车、大卡车、耕地机等整齐摆放在他气派别墅小楼前,剔除承包、种植成本后每年纯收入也有近200万元。如今大新农商银行推出的“甜蜜贷”更让他承包、种植甘蔗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亏这50万元,我今年购买甘蔗优良品种和提高机械化种植的周转流动资金有着落了!”他咧嘴笑感激道。

在大新县雷平镇三伦村,只见村边蔗浪翻滚,一幢幢整齐的“甘蔗楼”映入眼帘。“多亏大新农商银行,让咱们过上了甜蜜生活!”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年逾60岁的凌大爷抚摸着白花胡子笑哈哈地说。原来,大新农商银行为村民发放了甘蔗种植生产贷款,发展甘蔗生产,还带动了机械作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村民不仅有了小轿车、摩托车,有的还购买运输车辆、垦荒机、甘蔗收割机、装卸机,收入也翻了一番,村民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该村也成了大新县远近闻名的“甘蔗富裕村”。

落实政策措施,助推蔗糖企业发展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糖业发展面临挑战,甘蔗收购价、种植面积、种蔗收入、糖企利润出现下滑,糖企资金回笼未达预期,无法满足蔗农拿到甘蔗款的迫切愿望,“甜蜜事业”夹杂着苦涩。

为破解糖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大新农商银行一方面及时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综合运用“复工贷”“专项再贷款”等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支农再贷款额度的使用,对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糖业全产业链再贷款需求“应贷尽贷”;另一方面,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用足用活政策持续支持糖业实体经济释放产能、修复产业链,积极推进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大新农商银行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强力支撑下,全县糖企资金链紧张现象有效缓解,糖业企业兑付蔗农甘蔗款速度明显加快,累计支持糖业企业金额5.16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融资余额达3.74亿元,金融支持力度与糖业经济总量匹配;蔗款兑付率为86.33%,同比提高7.2%。

创新金融方式,延伸糖业经济产业链

在广西糖业集团大新制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装包以及码垛设备有序运转,一包包精制白砂糖迅速包装,随后被码垛设备精准抓取,并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为方便快捷地解决辖内制糖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大新农商银行针对广西大新湘桂制糖有限公司、广西糖业集团大新制糖有限公司自有资产的情况,采用抵押、以白糖为质押、集团提供保证担保等组合方式,保障资金供应,给予广西大新湘桂制糖有限公司循环授信3亿元,给予广西糖业集团大新制糖有限公司授信1.5亿元,实现糖业生产转型升级。

此外,在支持制糖行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大新农商银行将信贷支持领域由制糖领域延伸拓展到良种育苗、农机购置、蔗叶养牛、酵母肥料、酒精等领域,推进了糖蜜、滤泥、蔗渣、甘蔗叶等副产品附加值利用,满足客户多元化资金需求,提高蔗农贷款的覆盖面,提升服务质效,有力地支持了糖业“二次创业”。

在连片的甘蔗田里,收割机器正在进行全自动化收割。这一片超过100亩的甘蔗田,通过两台小型机器,只要5天的时间,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毕。尽管蔗糖产业是大新县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但在过去这样高效率、全机械化、高产量的画面,是农户们连想都不敢想的。近年来,大新农商银行根据当前大新县甘蔗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优势日益突出的特点,信贷资金活水流向备耕、栽种、管理、到砍收的全过程机械化领域,让农户真正尝到了科技发展的甜头。

随着“订单农业”的推进和蔗区的逐步开放,针对蔗农人数众多且分散、甘蔗收购中转站集群化、蔗款兑付需求快等的问题,大新农商银行通过继续与自治区国有独资企业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和崇左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创新信贷产品,给予中转站信贷资金支持,加大对普惠型涉农主体的支持力度,满足普惠型涉农主体的信贷需求,有效解决涉农主体“担保难”问题及蔗农原料蔗款兑付问题,缓解了糖企资金周转压力。

虽说“甘蔗没有两头甜”,但多年来,大新农商银行的金融助力却让甘蔗节节有甘汁,不仅促进了当地甘蔗制糖产业兴旺,更推动了乡村振兴,不仅让一根甘蔗的“两头”——糖企与农民都尝到了甜头,更让酿造“糖罐子”的参与者享受到“蔗农增收、糖企增效、产业增值”多方共赢的“红利甜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