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6日讯(通讯员 唐世日 黄春华)“这只鸭子眼睛有神,是好鸭。抓起来呱呱叫,眼睛有神就是没得病的。每天清早起床后,都要观察鸭子的状态,要通过看鸭的状况和鸭粪来判断鸭群是否健康,以达到预防的目的。”5月5日一大早,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沱岭村,陈继好在鸭场里正向慕名前来取经的鸭农介绍养殖经验。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农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批有经验、有资金、有头脑,且有乡土情怀为乡村振兴战略,毅然返乡回家创业。
今年52岁的陈继好就是其中的一位。2016年,陈继好回家过年时,他发现家里外出打工的人多,村里不少土地都撂荒,心里很不是滋味。2017年5月,长年在外地租水塘鱼鸭混养的陈继好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将正在盈利的鸭场转让,回到家乡沱岭村,投资近100万元租了20余亩地,建成约6000平方米养鸭大棚,从桂林引进了优质鸭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养鸭梦,尖起了“鸭司令”。
“这种是樱桃骨鸭,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45天就能生长到八斤多。按批发五元每斤算一只鸭子可以卖到40元,除去成本一年收入100余万元。”陈继好介绍说。
“一至三天时,进行鸭肝疫苗;十天时,进行禽流感疫苗;预防五次,才能出栏。养鸭用的井水,没得污染的水养出来的鸭子,才没得病菌,品质才好。”陈继好指着专门用来养鸭的三口饮水井说。
陈继好从事养殖行业十多年,多年的摸爬滚打早已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自己配制并注射疫苗,鸭棚还专门配备了喝水槽,以免鸭屎污染水质。同时,为了增加附加值,充分利用鸭粪,还种植各种果树40亩。通过科学养殖,不仅成活率高,而且鸭肉品质上佳,产品不但在县内各乡镇各市场畅销,还吸引道县、江永、蓝山、新田等的商贩也纷至沓来批发。
为了保证每个月都有鸭子出栏,陈继好将六个大棚分批次养鸭。“这样不仅减轻了工作量,保证了市场调节。去年5到现在卖了十万只。”陈继好兴奋地说
“这鸭子肉质好,味道很鲜美,所以又来拖了。”江永的陈老板每周都要到陈继好的鸭场批发。
“家里因病致贫,一直服药进行后续治疗,每月费用近千元,继好特地安排做一些放鸭子饮水,铲鸭粪,保温、消毒一些轻松的事,能挣100多元一天,每月能拿到三千元左右的工资。”陈继好建鸭场后,就主动从村里聘请了陈继华等多名贫困户工作。
对于未来,陈继好信心满满,他告诉笔者:“自己先带头养,赚了钱,再带动村里想搞养殖贫困户一起养殖,为他们提供技术,提供他们鸭苗、饲料。进一步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培养更多的‘鸭司令’,要让鸭产业成为助推‘精准扶贫’的利器,使乡亲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