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发酵床肉牛养殖技术

南方地区发酵床肉牛养殖技术

张国庆等

随着国家对草食畜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牛群整体存栏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正确处理好肉牛养殖业有序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当前肉牛养殖行业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养牛是一个长周期投资的行业,但由于牛体本身排泄量比常规饲养动物大,摆在养殖企业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粪污处理。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南方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地理劣势比较突出,加之高温高热天气时间长,冬季湿冷天气比较明显,做好栏舍牛群的夏季防暑、冬季保暖工作,是摆在养殖企业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资料统计分析及文献查询等方式,就发酵床养牛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简要概述,以供肉牛养殖企业参考。

1 发酵床发展历史

我国养牛历史悠久,牛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逐渐完善。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普遍以家庭模式为主进行养牛,牛舍建造简单,牛舍里面铺垫秸秆、稻草和土等,脏后就清理,同时牛舍内的部分微生物也可对牛粪进行自然分解。 待牛舍的秸秆和稻草腐烂到一定程度时,再换上新的秸秆、稻草和土等,以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

20 世纪 90 年代,规模化养殖盛行。 随着水泥的大量应用,普遍以水泥地坪代替原来的土质地面。 牛的排泄量较大,需要及时清理粪尿,甚至需要用清水定期冲洗牛舍,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环保压力。

如今的生态养牛,原理上是回归远古饲养模式,将牛舍的垫料替换成吸水性和通透性较好的锯末、谷壳等,再将人工合成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发酵有益菌混合进去,可有效降解粪便,消除臭味,改善牛舍环境, 同时也给牛群提供了微生物菌群包围的环境,提高采食量,降低发病率 。

秸秆发酵设备_秸秆发酵的好处_秸秆发酵养殖致富

2 发酵床肉牛养殖技术原理

发酵床养牛,俗称自然养牛、生态养牛,是在养殖过程中为牛群提供一个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包括饲养和居住环境。 饲养以纯生态的发酵饲料为主,居住环境则是建造发酵床。

在牛舍内利用垫料和高效有益微生物建造发酵床,牛将粪尿直接排放到发酵床上,利用牛的日常踩踏以及定期人工翻耙,使牛的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菌群的微生物发酵,将粪、尿充分降解和转化,同时释放氮、钾、磷等矿物质元素,经发酵处理过的垫料可转化为生态有机肥。 发酵床肉牛养殖的关键核心在于发酵床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处理好垫料碳氮比和发酵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

3 发酵床肉牛养殖优点

3.1 减少污染,生态环保

有机垫料中含有数量巨大的微生物菌群,可以快速有效地降解牛群排放的粪尿, 最终转化为 CO 2 和H 2 O ,蒸发之后排入空气,无任何废弃物排出牛舍,真正达到了零污染、零排放、零臭气的目的。

3.2 制作有机肥,提高作物生物安全

经发酵之后的垫料有机质含量可达 35% 以上,经过加工可以制作成高端的有机肥料,将其替代化肥用于农作物生产,不仅可以提高肥效,还可以很好地改善土质。 发酵之后的有机料能够很好地抑制种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物安全。

3.3 节约成本,生态养殖

肉牛个体大,采食量也大,普通的养殖模式需要工人花费大量时间来清除粪尿,以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 使用发酵床养殖,解放了劳动力,可有效降低人工劳动成本。水泥地面的牛舍需要定期用水冲洗清理,发酵床养牛则省略了此项工作,可有效降低用水成本。发酵床内环境舒适,垫料和牛粪尿混合发酵后会产生热量,酵床底部温度可达到 40~50 ℃ ,中间层甚至可高达60~70 ℃ ,表层温度长期维持在 25~30 ℃ ,给牛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夏季不需要过多地增加防暑降温措施,冬季也可以减少防寒保暖措施的投入,能很好地应对我国南方气候,降低了饲养成本;发酵床提供的舒适环境,使牛群自身疾病抵抗力提高,可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了兽药成本;发酵之后,发酵床会分解或降解出大量促进牛群生长的有益物质,如蛋白质、易发酵糖类、微量元素、丝状放线菌等,牛采食之后,可获得一定的营养,提高日增重,初步统计可节约精饲料 20% 以上,降低饲料成本。

3.4 提高牛群福利

牛群回归生态,舒适的生长环境可有效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牛群的心理福利;舒畅的心情,可提高母牛的发情率,同时有助于改善牛肉品质,提高了牛群的生理福利。

4 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发酵床垫料主要是由锯木屑、花生壳、稻壳、秸秆等组成的有机物料,通常具有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大、通透性和吸附能力比较强、碳供应能力持久均衡等特征。

4.1 垫料类型

按照使用量的不同,垫料可分为主料和辅料。 主料通常由 1 种或几种原材料组成, 常见的有锯木屑、稻壳、花生壳、秸秆粉、蘑菇渣等,物料比例超过 60% ;辅料常见的有麸皮、豆饼粕、玉米粉等,主要用来调节物料的通透性、 pH 值、水分含量等,物料比原则上不超过 40% 。

按照材料性质不同,垫料分为碳素料、氮素料和调理料。 碳素料是指有机碳源含量较高的原料,通常作为主料使用,包括锯木屑、草炭、秸秆粉、蘑菇渣等;氮素料的有机氮含量较高,作为辅料使用居多,用于调节碳氮平衡,包括甘蔗渣、酒糟等;调理料通常用于调节垫料的能量、 pH 值、碳磷平衡等,常见有生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红糖等。

4.2 垫料选择

首先要求垫料必须具备来源广泛、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低廉、性价比高、易于储存等特点。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存在差异,农作物种植品种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根据南方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先确定高碳原料作为主料,然后选取相应性质的辅料,控制好碳氮比、碳磷比和 pH 值等系列指标。

4.3 垫料的日常维护

4.3.1 控制垫料厚度。 垫料厚度一般为 20~100 cm ,根据季节和牛群饲养密度的不同可对发酵床的厚度做适当调整。 南方夏季温度较高,在降低饲养密度的同时,可适当降低垫料厚度;到了寒冷的冬季,可以适当提高垫料厚度。

4.3.2 保持良好的通透性。 发酵床的垫料存在大量微生物菌群,发酵形式以好氧发酵为主,以厌氧发酵为辅。 因此,要使用旋耕机定期对垫料进行翻耙,使牛粪和垫料充分混合,确保发酵床维持较高的粪尿分解能力,提高粪污降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这对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和降低牛群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4.3.3 控制水分含量。垫料水分含量通常控制在 40%~60% ,因季节或气候的不同略有差异。适宜含水量是维持垫料粪污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 含水量过低,微生物菌群在干燥的环境中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含水量过高,会降低发酵效率。 在日常生产中,可通过用手抓垫料的方法来判断含水量,即用手紧握垫料可成团,松手触碰可轻易散开,手指缝间有潮气但不滴水。日常维护要做好雨污分流,严禁雨水或地下水渗入发酵床内。

4.3.4 及时补充垫料和发酵菌。 垫料会随着粪尿的分解逐步损耗,需要及时补充新鲜垫料以维持发酵床的稳定性。 定期补充发酵益生菌是维持粪污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按照菌苗的生物特性,可以每周添加 1 次,倍比稀释后喷洒或用麸皮、玉米粉拌匀铺撒。 新料和菌苗的补充工作可与旧料翻耙和水分调节同时进行,必须确保垫料和菌苗充分混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