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镇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高群众认可度的情况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县相关工作要求,脚踏实地抓落实,千方百计谋振兴,全力提高群众认可度。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岐山镇地处三县交界,是衡南县的西大门,南临祁东县,西与衡阳县接壤;岐山风光绮丽,景色秀美,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岐山风景区。岐山全镇总面积107.65平方千米,下辖2个社区和16个建制村,436个村民小组、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6万,农村人口4.5万人;全镇现有3个省级脱贫村(东华村、长康村、日光村),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长康村)和2个示范创建村(赐山村、永兴村)。现有脱贫户821户2215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37户70人,监测户58户117人(脱贫不稳定户37户70人、边缘易致贫户18户3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户14人),驻村工作队4个11人。镇党委下设12个总支,43个支部,1283人。
二、主要做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群众认可度显著提升。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情况
精准识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58户117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精准帮扶,全镇已有38户68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常态化动态清零。确保到 2025 年,实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高效运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我镇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出现失学辍学现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低保、特困、残疾、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我镇没有发生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现象。严格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按照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纳入民政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和乡村振兴部门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范围的困难人员按个人缴费标准的 50%比例资助的标准,全镇困难群众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常态化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摸排工作,标准化实施危房改造工程,2020年,全镇共计发放91户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资金47万元;2021年,发放31户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资金50.89万元;2022年,发放15户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资金27.68万元。落实农村饮水安全政策,巩固拓展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巩固拓展饮水安全工作以来,我镇没有发生饮水安全问题。
3、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情况
持续发力做好搬迁后各项工作,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产业、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政策和工作力度,精准管理、分类施策,确保政策支持不松劲、资源力量不减弱、帮扶工作不断档,全镇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93户289人、分散安置8户26人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快推进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全镇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93户。完成不动产权登记,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与当地群众平等共享公共服务资源。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安置点就地就近就业机制,促进搬迁群众广泛就业。
4、促进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稳定就业情况
持续做好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业帮扶,促进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就业水平稳中提质,就业政策全面享受。鼓励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等新业态,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户至少有 1 人就业。2023年,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862人,其中公益性岗位37人。
5、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长效帮扶情况
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认定标准,构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体系,采用日常走访、随机调查和数据比对方式,坚持对全镇1021户2794人低收入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早发现、早帮扶。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机制,将全镇农村人口1010人纳入低保、58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249人纳入特困供养对象。准时足额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逐步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困难程度和需要,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的救助措施,做到应救尽救。
6、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情况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做好资产移交,并纳入相关管理体系。2021年共对全镇31个项目进行了确权登记,2022年共对全镇24个项目进行了确权登记。对经营性资产,加强运营管理,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管护经费原则上从经营收益中列支。对公益性资产,按照"所有权与管护权相结合"原则落实管护主体,明确责任单位和管护人责任。科学制定扶贫项目资产运营方案和收益分配机制,扶贫项目资产所得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村级公益事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
(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7、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我镇紧紧围绕如何提高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老百姓吃上旅游饭等思路全面发力,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突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努力为岐山乡村振兴事业探索新路径。坚持打造以芳冲村、岐山村、东华村为主的核心景区,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山水景观的打造;坚持打造以长康村、石堰村、永兴村、赐山村、鸡笼村为重点的旅游商贸小镇,推进特色名宿、休闲农庄、特色餐饮等产业发展;坚持打造以仁瑞寺为中心的佛教圣地,改造和完善寺庙的宗教配套设施。
立足岐山资源禀赋,发展适合本地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符合群众种养习惯的花椒、野生枇杷、油茶、烟笋等种植产业和藏香猪、黄牛、土山羊、三黄鸡、桂鱼等养殖产业,全力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2020年,全镇1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82.90万元;2021年,全镇1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112.19万元;2022年,全镇1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164.25万元,其中10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8、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
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全面实施路长制,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推进岐山风景区防火隔离带、应急道路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建立农村供水管护长效机制,完善落实责任主体和管护主体。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齐健身场地、器材短板。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健全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平安乡村。
9、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2年,全镇共完成农村户厕所改造374个。统筹做好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的衔接工作,有效杜绝粪污直接排放对周边河流、水源的污染。加强对双板桥水库水源地、黑臭水体集中区域、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岐山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机制,加强收运设施建设,力争做到就地分类、源头减量。按照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标准,支持岐山村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10、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情况
加强党对乡镇和村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组织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坚持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全面推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协商。充分发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加强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和基层微腐败整治。健全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充分发挥乡贤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的德育引领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优秀传统民俗、先进典型榜样。
三、亮点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坚持"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切实加强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形成了镇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和政府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和组织体制。严格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具体责任,广泛发动群众、落实村庄规划、规范资金使用、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深入村庄实地调研、开展工作。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立足我镇独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岐山风景区的整体布局,突出自然风光优美、佛教信仰圣地和特色民宿美食三大特色,不断优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深挖景区的特色历史文化,全力打造AAAA风景名胜度假区。围绕岐山风景名胜度假区建设,重点加强对芳冲、岐山、东华3个村的保护性建设,突出核心景区的原始地形地貌、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化长康村、石堰村、永兴村、赐山村、鸡笼村等5个周边村的产业规划,推进特色名宿、休闲农庄、特色餐饮等产业发展;着力发展鸡笼村、日光村、团集村等8个村的特色种养业,择优选择野生枇杷、油茶、烟笋等种植产业和藏香猪、黄牛、土山羊、三黄鸡、桂鱼等养殖产业,全力打造"一村一品"。
三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屋场)中心区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屋场垃圾、生活污水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屋场垃圾集中处理率。
四是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落实屋场恳谈会制度。大力实施"屋场恳谈+乡村振兴",县级联系领导、镇级联点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村干部深入全镇69个屋场党小组,召开专题屋场恳谈会,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惠民政策,解答群众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解决群众在创业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凝聚了人民群众致力增收致富广泛共识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2023年以来,我镇共召开屋场恳谈会9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3天,收集汇总各类问题85个,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6场次。
四、主要困难
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突出的瓶颈制约,就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长期在外务工,缺少高素质人才、真金白银的投入及产业发展用地。如何留得住人才,引得进项目,发展好产业,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重中之重。
(一)乡村中人才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
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且村内在家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农村女性人数均多于男性人数。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两极分化,务农劳动力普遍为60岁以上,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成为非农劳动力,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发展。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不足,农村年轻党员人数较少,学历水平仍然较低,虽然现任村干部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乡村带头人各项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依旧缺乏,"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
(二)乡村中基础设施薄弱,上级投入亟待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多欠账,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集体经济、乡路道路、水利设施仍是短板。由于上级对乡村道路投入不足,加上物料上涨,村集体成为村庄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集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
(三)乡村中经济动力不强,特色产业亟待开发
农村集体经济入差异大。上级拨款和经营性收入是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多数村里集体经济收不抵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亟待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在从事特色产品生产的村中,拥有品牌的不多,特色产业不成规模,缺少示范性龙头企业。
(四)乡村中公益活动缺乏,乡风文明亟待完善
农村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缺乏,农村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农村老人大量空余时间用于打牌赌博。农村红白喜事攀比之风、餐桌浪费情况仍有存在,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虽然良好,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内容仍需完善。
五、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积极培育乡村"三农"带头人和职业农民。为其提供必要的项目、资金、人力培训等,提高"三农"带头人的致富经验和资源的获得及利用能力,鼓励农村劳动力继续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二)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继续营造政策优势,继续加大对村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缺乏的村庄的公共投资,并在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上给予奖补支持。同时还要进一步营造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拓宽筹资渠道。
(三)进一步增加村极收入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总要求下,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企业等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激发私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户个体以及相应的企业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经营,并在专业规划、信息供给、规模做大、市场做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培育农村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健全议事工作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明确权利与义务,增强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注重农村其他生产生活服务性公益性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为农村社会活动的举办和延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完善,宣传良好乡风,不断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