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瓜果飘香,来到山南镇小井庄村葡萄扶贫产业园里,100多亩的精品葡萄陆续成熟,给当地贫困户带来致富希望。

采摘、称重、装车……一大早,葡萄产业园里就热闹起来,一筐一筐的葡萄排成长龙,工人们正忙着把这些新鲜采摘的葡萄运往外地。“一天要拉6车葡萄,大概3万斤左右。”山南镇小井庄村葡萄扶贫产业园负责人周胜利告诉记者,这些天,葡萄卖得很火,来自上海、杭州、无锡等江浙一带的商家订单不断,目前已经销售20万斤,占葡萄园整体产量的三分之一。

“现在种葡萄和过去不一样,我们种的都是一些精品葡萄,市场价格会高一点。”周胜利简单算了一笔账,按市场均价每斤9元算,今年葡萄产业园的毛收入也能达到500多万元。“效益好了,贫困户也能跟着受益。”

小井庄村的葡萄产业园去年刚成立,今年是贫困户第一年拿到分红,不久前共计6万元的分红资金已经陆续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葡萄园丰收,我们拿分红,我家1300元分红资金已经到账了,第一年就能拿这么多,已经很满足了。”喜拿分红的小井庄已脱贫户刘贤自笑着说道。

和刘贤自一样在产业园拿分红的贫困户有48户,每户都能拿到1000至2000元的分红收入,除了分红收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能挣一份打工收入。据山南镇小井庄村党委书记童广年介绍,产业园还带动了20余户贫困户就业,按100元一天工资算,平均每人每月有1700元的打工收入。“我们将继续把村里的产业园发展好,一如既往地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让我们的村民都能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小井庄村的贫困户喜领分红绝非个例。近年来,我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葡萄、无花果等市场需求量稳定、收益高的特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来到紫蓬镇兴庄村的黄大窑生态庄园,一条条绿荫走廊串联起一个个果园,紫红色的无花果、金黄色的台湾甜柿、黄绿色的葡萄……各种时令水果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庄园主人陈明忠正忙着给客户采摘水果。

这座生态庄园建于2018年,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今年庄园终于迎来了第一年的挂果丰收。“产量还不错,证明回来发展还是对的。” 陈明忠告诉记者,过去20多年,他都在外地做建材生意,但随着市场的饱和,生意越来越难做,后来听说老家发展政策好,就回来承包了150亩土地,一手建立了这座庄园。

春有果桑,夏有樱桃、红布林,秋有葡萄、无花果,冬有冬桃,来到陈明忠的庄园,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水果。“我们的果树全都施有机肥、人工除草,天然、绿色、无公害。”陈明忠告诉记者,水果种植,关键在于品质,品质好,才能行稳致远。

现年77岁的赵树林是兴庄村已脱贫户,她和老伴都在陈忠明的庄园打工,一年仅打工收入就有2万余元,再加上当地扶贫政策的帮扶,老两口脱贫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家门口有这样一个就业的地方,真不错,我们平时没事就来干些剪枝、采摘的轻活,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正在树下采摘葡萄的赵树林感激道。

家门口有了产业,当地村民就多了一份就业。据陈忠明介绍,目前庄园带动当地20多户村民就业,其中还有4户贫困户。“接下来,主要在拓宽销售渠道和扩大规模上下功夫,想打造一个集采摘、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让庄园走得更远,也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和贫困户就业。”陈忠明最后说道。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县的特色农业发展势头正劲。目前,我县共有苗木花卉、特色经果林、蚕桑种植、白鹅养殖、莲藕种植、稻虾共作等六大特色农业,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全县扶贫产业园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10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入股、务工、订单、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贫困户3657户,13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全部达省标。 (记者 刘成璐 通讯员王岗 张倩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