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郭巧玲
平度市白沙河街道水果品类丰富,果业是这里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油桃、草莓、樱桃、梨、蓝莓……在白沙河这片土地上滋养出的缤纷鲜果,托起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记者走进平度市白沙河街道,近距离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土地上一片绿意盎然,各色水果挂满枝梢,长势喜人。
田野上水果飘香,知名度持续攀升
目前,正值大棚油桃收获期,白沙河西山前村的油桃批发市场一派忙碌景象,“现在每天从这个市场上运出去的油桃有10万斤左右,等再过一段时间露天油桃也成熟上市,交易量还能增加。”西山前村包村书记王锡兴介绍,“街道还有另一个更大的油桃交易市场,油桃每天的交易量最高能到100多万斤”。这附近的很多村民都种植油桃,亩产能达到6000斤以上,按照今年市场行情,大棚油桃均价在6块钱以上,一个2亩左右的大棚,能给农户带来七八万元的收入。甜脆爽口的“麻兰油桃”远近闻名,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白沙河街道的油桃种植面积已发展至1.6万亩,年带动果农增收近5亿元。
走进位于白沙河街道姜家观村的蓝莓种植大棚内,农户正蹲在蓝莓地里,小心翼翼地采摘已经成熟的蓝莓果,蓝莓田的阴凉处,已经摆放了许多装满蓝莓的盒子。“为了保证蓝莓的品质,我们都是人工采摘,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蓝莓果粉的完整。”蓝莓种植户周世贤介绍,在白沙河街道,和他们一样种植蓝莓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我家这个蓝莓棚1.2亩,现在每斤大概能卖到50元左右,下个月大量上市,1年将近有10万的收入。”周世贤笑着说。
白沙河街道梨的总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亩均产量7000斤,每年可为当地果农增收超1亿元;白沙河街道草莓种植集中在40余个村庄,其中达到百亩以上面积的村庄21个,草莓的种植规模达到1.1万亩,总产达到3万吨,每年为群众增收4亿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各色水果真正变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个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个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近年来,白沙河街道做强做大水果产业,其水果产业的知名度持续攀升,10余个特色果品发展成为街道100个村庄的主打产品,年产值达10亿元,果农收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白沙河的水果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份土地两份收入,水果套种助农户增收增产
走进白沙河街道西山前村的草莓大棚,记者看到地上结着红彤彤的草莓,悬在草莓上方的果子是——草莓西红柿。“在原有草莓大棚的基础上,增种草莓西红柿不会对草莓生长产生影响。前几年就有种的,大家种得都挺好,这不我们家也开始套种了。”西山前村村民初维增说,草莓套种西红柿很可行,我们农户种得安心。将草莓西红柿与草莓套种,可以弥补夏天草莓种植的空档期,让农户冬春收草莓,夏秋卖草莓西红柿,实现一年双丰收。
白沙河街道另有一种套种模式,即油桃套种甘蓝,在大棚油桃树间隙中种植甘蓝。每年12月或来年1月左右,大棚油桃覆膜升温后,即可开始种植,甘蓝在种植65天左右成熟,那时大棚油桃正处疏果期。两种作物分别处于地面和枝上,互不干扰。套种过程中,甘蓝不会增加农户用工,覆膜、浇水、施肥等管理过程根据大棚油桃进行即可,同时甘蓝生长期短,管理方便,因此选择与大棚油桃套种可以节省大量用工,从而也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
目前,白沙河街道“草莓+西红柿”的套种模式规模已超500亩,街道油桃种植面积也十分广泛,两者都拥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在看到套种可观收益后,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套种。白沙河街道有着强大的设施农业底蕴,水果配合“套种”新模式可以说潜力巨大。下一步,白沙河街道将继续扩大套种模式规模,积极发展其他农作物套种,帮助农户增收增产,把“致富经”越念越好,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推动果品产业化发展
为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白沙河街道积极推进水果产业品牌化建设,拓宽水果产业品牌化发展道路,促进街道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街道姜家观村成功注册与村庄同名的“姜家观”梨商标,为全街道农业品牌化发展做出典型示范;拉长农业产业链,将农产品产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到秋天,秋梨收获季节,在梨园新村孙家荒网格的梨园里,果农们会将采摘的秋梨集中起来,统一运到分拣包装工厂,这些秋梨经过工人的筛选包装后,将进行一次“华丽转身”,礼盒装的秋梨将销往全国各地的商超,每斤秋梨附加值增加35%……
近年来,白沙河街道坚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培育发展优势明显的水果产业,提高街道水果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占位”,多措并举助农增收。下一步,街道将立足村庄实际,继续扶持和鼓励村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特色水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专业促产业,产业促富民的振兴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