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晓波
盛夏时节,大田作物刚刚进入孕穗期,大棚灵芝却已迎来丰收。8月10日,走进铁岭市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白旗寨村灵芝栽培基地,只见50栋黑色大棚内,成片的灵芝菌顶着一朵朵圆盘,上面布满褐色粉末,随着采粉设备的轰鸣运转,大棚里菌香四溢。
在辽北,大棚种植灵芝并不多见,规模如此大的更是仅此一家。“这是3年前我从吉林引进的,落户在白旗寨村,现在已经成了这里的特色产业。”白旗寨乡党员致富带头人孟庆满说。此前,他带领周边村民在大棚种植木耳,后来因为遭遇市场低谷,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他外出学习大棚灵芝栽培技术。
“灵芝栽培过程和木耳很像,都是从制作菌段开始。”孟庆满说,每年从制作菌段开始,每一个环节他都精心操持。大棚选址每年都要轮换,菌段制作要选用优质木料,棚内温度要常年控制在25℃左右。
白旗寨村灵芝基地产出的灵芝仙草、灵芝破壁孢子粉、灵芝粉等产品品质上乘,颇受市场的欢迎。今年由于气候比较湿润,灵芝采粉初期,每栋大棚每天的采粉量达2斤至3斤。现在,50栋大棚每天的采粉量达百余斤,比往年多了一倍。
“经营灵芝,我们注册了‘凡河源’商标,还利用乡政府提供的3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建起集灵芝栽培、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孟庆满表示,今年第一茬粉下来后,原粉和破壁孢子粉就被北京、杭州等地的客户预订了。今年,50栋大棚预计产灵芝原粉1.5万斤。
灵芝销售不愁,效益更是可观。“你看这灵芝大棚,占地仅是蔬菜大棚的1/4,效益却高了许多倍。每栋灵芝大棚每年可产原粉200余斤,加工成灵芝孢子粉,每斤的价格至少达500元,再加上卖灵芝的价钱,基地每年的产值都在400万元以上。”孟庆满笑着说。
今年,基地的产业链条再次延长,用种植灵芝产生的废弃料养黑猪和笨鸡,市场反馈很好。孟庆满表示,目前,基地年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随着产业不断完善,不仅能填补乡里的产业空白、促进村集体增收,还能为更多群众撑起“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