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的课本中蚯蚓是帮助植物生长的有益生物。在医学里蚯蚓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在延庆这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小蚯蚓更是“拱”出了种养循环的农业新模式,“蚓”出了一条帮助农民致富增收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绿色产业链。
眼下,正值鸟语花香、草木葱茏的七月,走进位于旧县镇大柏老村的北京大地聚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这里的“蚯蚓养殖床”,翻开泥垄,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蚯蚓……蚯蚓粪在农业上被称为“有机肥之王”,不但可以给土壤提供非常丰富的有机质,而且里面的蚓菌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每到3月,北京大地聚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艳明便开始忙碌起来。今年,在蚯蚓养殖基地中,他翻开厚厚的牛粪,仔细观察过后,满意地点点头说:“七月中旬,又可以提取一批大蚯蚓了。”
马艳明经营的蚯蚓养殖基地分为大田蚯蚓养殖区和大棚蚯蚓养殖区,每年3月至5月,是蚯蚓的繁殖期,6月至10月则是蚯蚓的“采收期”,大个蚯蚓提取后,经过冲洗、除杂、沥水、封存、冷冻等工序,达到食品级要求,可提取蚓激酶、氨基酸等,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小的蚯蚓继续繁殖。作为土壤的“原住民”,蚯蚓对环境的要求极高,5℃以下会进入休眠状态,超过40℃以上则会被热死,最适宜的温度是在20℃到25℃之间。过了10月,等到温度降低时,马艳明便将蚯蚓全部转移到大棚养殖区进行冬眠。
引进蚯蚓养殖后,马艳明把三里五村的所有牛粪都收购回来,在120亩土地上养蚯蚓,牛粪成了蚯蚓的食物,也从源头解决了污染问题,还衍生出以蚯蚓粪肥为主的绿色循环农业。
如今马艳明收集的不仅仅是牛粪,他通过收集康庄镇、沈家营镇等全区6个乡镇的农林废弃物经过粉碎机粉碎后按照比例与粪便混合,进行高温堆肥发酵,就能加工成有机肥和基质产品。通过好氧堆肥技术,既实现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又解决了污染环境的问题。有了有机肥的滋养,马艳明还在田垄间种起了玉米、西瓜等水果、农作物,真正做到了种养循环。
自“北京科技小院”挂牌以来,在北京农学院专家的帮助支持下,北京大地聚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研发获得育苗基质与栽培基质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葡萄专用肥、花卉专用肥等专业满足植物生长的肥料。如今,北京大地聚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均每年处理牛粪8万吨、产出蚯蚓120至150吨、产出有机肥 8至10万吨,公司有机肥连续多年用于延庆区绿富隆有机农业示范园、香营乡万达有机农业园等农业种植园区及广大农户承包的农田,并带动附近一批农民就业,踏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延庆区共设有9个北京科技小院,区委统战部依托市级科技小院项目资源,以挂牌科技小院为核心,以项目化方式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突出工作成效,推动各科技小院属地村在农民增收、文化素质提升、农村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助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