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涂国民是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丰收村的脱贫户,他和妻子杨霞红靠种植黑木耳脱贫致富。2017年,“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项目产业到户奖补政策让夫妻俩动了心,在该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尝试种植黑木耳。2022年,涂国民自种自养了4万捧黑木耳,夫妻俩每天辛勤劳作,年收入达16万元,净挣7.5万元。如今,夫妻俩还雇了村里一些务农人员和脱贫户来帮工。“感谢帮扶政策,黑木耳不但让我们脱了贫,还帮我们奔上了小康。”涂国民说道。
“在木耳种植期和采摘期,我们都是聘用村里的脱贫户和务农人员来这边帮工,这样不仅能解决我们的用工问题,也能带动周边一部分脱贫户就业,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杨霞红说,“以前像我们都是去外地打工,虽然能挣些钱,但照顾不了家里老人和小孩,现在政府鼓励大家回乡创业,给了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仅能照顾家人,收入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少。”
据了解,黑木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能益气强身,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但种植过程复杂、程序繁多,从碾木料、做菌棒、发菌到下田、采耳、晾干,历时大概十个月。
种植黑木耳是丰收村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又一重要产业。该村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乡村要振兴,产业来支撑。我们积极带领村民出点子、找路子,依托现有资源条件不断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眼下,一串串一排排的木耳菌棒正成为丰收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家门口有产业,把孩子培养成材,腰包越来越鼓,涂国民夫妻二人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目前,该村共有黑木耳种植基地8个,占地面积90余亩,可种植摆放45万棒木耳,年产值预计在102万左右。小小黑木耳,也一路陪着村民踏上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新征程。(通讯员:吴俊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