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河蟹养殖的开始季节,此阶段河蟹活动少,吃食量小,部分养殖户可能会忽视相关的管理。但春季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节之一,在春季管理得好可以提高河蟹第一次蜕壳的增重率和成活率,有利于提高最终规格和产量。
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种质创制与苗种繁育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葛家春及其团队特此提出春季河蟹养殖的关键点主要有:培育适口天然饵料,合理种植水草,培育浮游植物及藻类,抑制青苔滋生,提高水温,改善水质,水体消毒防病等。
培育适口天然饵料
春季各种水生蚓类、水生昆虫幼虫、螺类已开始生长,培养这些天然饵料有助于幼蟹及时摄食,弥补人工投喂饵料的不足或不均匀。常见的天然饵料有水丝蚓、摇蚊幼虫、蜻蜓幼虫、浮螺等。可以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斤/亩(湿重)左右在清塘后多点施肥,浮螺可以从外部引入投放,让其在池塘中繁殖。
合理种植水草
水草是河蟹池塘养殖的重点之一。适量的水草可以调节水质,提供隐蔽场所,提供部分植物性饵料。水草搭配的关键是考虑各季节优势水草的轮替,以及适宜的生物量。建议以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黄丝草等搭配种植,做到池塘春秋季以伊乐藻、黄丝草为主,夏季以轮叶黑藻和苦草为主。需要注意水草的生物量,池塘水草过密、生物量过大会导致缺氧,建议春季水草种植面积约25%,夏季控制在40%左右,水草过密过多需及时分块疏、割。
培育浮游植物及藻类,抑制青苔滋生
春季水温较低,浮游植物生长较慢,水体较清澈,容易滋生青苔。青苔大量滋生会导致水体清瘦,藻类、水草生长受阻,投饵困难。因此池塘消毒进水后需尽快肥水,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方法,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比例均衡,培育出藻类优势群体。此后根据水质情况阶段性肥水,整个春季使水体保持40~50厘米的透明度,直至5月上旬温度升高、投饵量增加后视水体情况减少肥水数量。已滋生较多青苔的池塘避开河蟹蜕壳高峰期,用合格的青苔药物以安全剂量局部杀灭青苔,1~2天后换水,加注富含藻类的外源水培育藻类。需注意,一定要选择质量合格的青苔药以说明书安全剂量使用,防止出现药害。
提高水温和改善水质
水温对河蟹的生长有很大影响。春季提高水温有助于河蟹尽早摄食,延长适宜生长时间。春季可以适当降低水深,使水位在40厘米左右,有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另一种方法是在晴朗温暖的中午和下午开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温度较高的表层水与温度较低的底层水交换,提高底层水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底层溶氧,加快底部有机物分解,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
水体消毒防病
蟹种在捕捞、暂养、运输和放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甲壳的机械损伤,以爪尖和刺突破损为主。蟹种放入池塘后进行水体消毒,有利于促进破损组织内部愈合,还能防治鳃部感染,提高一壳和二壳的成活率。可用碘制剂以说明书浓度全池泼洒,一周后再消毒一次。
(来源:江苏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种质创制与苗种繁育创新团队 葛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