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脱贫攻坚以来贫困户“华丽变身”的内生动力;从“敢想敢干的不多”到“勤劳致富光荣”,是发生在昔日贫困户身上的最大变化。

思想上的被动接受到行动上的主动而为,让麦积区麦积镇滩子村的贫困户底数逐渐消除,村里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也流传开来。

子承父业

大学生回乡养蜂念起“致富经”

巩鹏祥是麦积区麦积镇滩子村人,2018年大学毕业,现在和父亲巩庭彦一起在家养蜂。

3月24日下午近3时许,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来到巩鹏祥家时看到,与院子相连的一处高台斜坡地里,一箱紧挨一箱的200多只蜂箱依次排放,蜜蜂“嗡嗡”直叫,头戴网状隔离帽的巩鹏祥正和父亲巩庭彦忙碌着。

22.jpg

“从小看着父母养蜂长大,和蜜蜂有感情,读大学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把养蜂业发展壮大的事,这也是我毕业后返乡的主要原因。”摘下帽子,穿着入时的巩鹏祥看上去阳光帅气。

据他讲,2018年春节过后,当年即将从河北一所学院毕业的他前往北京一网络公司实习5个月,期间主要从事网络运营工作,月薪8000元左右。按理说,好不容易从山沟沟走出去了,且工作有了着落,他应该想办法留大城市生活才对,这也是父母对他的期望所在,然而他在实习结束即将转正时偏偏做出一重要决定:回乡养蜂。

巩庭彦俩口子截至目前已养了28年蜂,养蜂的年数比儿子的年龄都大,俩人深知其中的不易,听到儿子这个决定时第一反应是坚决反对,但巩鹏祥心意已定,大学一毕业就卷起铺盖回家了。

大学生变身“养蜂人”,巩鹏祥从此一心扑在养蜂上。刚回来时,父亲的蜂箱只有二三十箱,产蜜六七百斤,年收入一万多元。当年后半年,他一边利用大学生创业贷款扩大养殖规模,一边开通网店搞线上经营,日子慢慢红火起来。2019年,他全力投入养蜂产业,学习父亲几十年养蜂经验的同时,一有时间还去周围养蜂“土专家”处学习养蜂心得,或者报名参加麦积区畜牧中心的免费培训,养蜂技术精进了不少。当年,规模最大时他家蜂箱达到800多箱,一年下来,出售蜂群和蜂蜜,收益一下子达到50多万元。

曾因学返贫

现如今成为致富带头人

滩子村第一书记裴仰东说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发生的变化,直言“变化太大”。就拿巩庭彦一家来说,曾经因供给两名大学生因学返贫,是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摘帽。2019年,巩鹏祥还被评为“麦积区十大青年创业带头人”。

他说,滩子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02户829人,有耕地2680亩退耕还林面积27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务工。2013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80人,2015年脱贫11户49人,返贫3户16人,2016年脱贫50户232人,2017年脱贫23户94人,2018年脱贫5户23人,2019年预脱贫1户4人。

他说,受自然条件制约,群众曾经因观念滞后、受教育程度低,敢想敢干的不多,多数老年人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脱贫致富门路相对单一。脱贫攻坚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因村因户施策,全面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宣传引导帮助困难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形成“要我发展”变“我要发展”的浓厚意识氛围,村民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全村经济得以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今年实现全面脱贫。

扩大规模

带动养殖户一起发家致富

一年多时间下来,巩鹏祥靠养蜂赚了钱,但也受尽了累。

44.jpg

巩鹏祥查看蜂的生长情况

2019年5月,因自家的蜂不幸患上一种被称之为蜂界“传染病”的病,从发现时的3箱蜂得病到一周后的400多箱相继被传染,巩鹏祥和父亲起初因不知是啥病,遂靠常规手法治疗未果,眼瞅着一年投入有可能血本无归,几近崩溃,就在他焦虑不安不得已想让蜂自生自灭时,有人介绍一位“土专家”给他认识,并从对方处购得治疗药物,没几天蜂就痊愈了,他禁不住喜极而泣。

巩鹏祥接受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经历这件事后,自己对养蜂业有了更深地认识。他决定今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继续加大线上经营的同时,义务给村里其他想发展养蜂业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大家共同发家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